第92集【境转心不转】

在世间来修行,不离世间觉。有的人说修行,总是去闭关,找个清净的地方,但是真的闭关有几个成功的?所以过去有句话叫“不是菩萨不坐山,没有开悟不闭关”。真正开悟的人才能去闭关;还没有开悟,即使坐在山上,也只能叫苦思冥想。闭关是要有大根基的人才能做的事情,不是谁都能够闭关的。有些人不懂得佛法在世间,只有在世间,你才能觉悟。很多人对佛法根本搞不清楚,不知道智慧来源于烦恼,你用这种思维去闭关,你是越来越自闭,不愿意跟别人接触,不能够理解世间的觉,最后就是把自己自闭了。烦恼一来,智慧找不到。有些人闭关,一会儿想家了,一会儿想朋友了,一会儿想热闹了,结果闭不了几天关就结束了;但有些人要面子,讲好闭几天,“我一定要有勇气,撑着”,结果闭关到后来,很多人走偏,弄出病来;还有的人闭关时间长了,到了最后变成百不思百不想的人,说“我要空,我要空”,什么都不想了,整个变成一个没思维的人了,哪来菩萨的智慧?

闭关是一个大智慧,要多看看自己,看看自己做过的事情,看看自己在人间所碰到的事情,运用它们来对照——不照己,照心。什么叫不照己?不要去照自己的身体,要照见你的心是空的,照见五蕴皆空。佛法实际上就是佛陀传给我们的顿教之法。世间(“世”实际上就是世间佛法,流传的意思;“间”就是界限),就是流传在这个世间。佛法在世间,是不需要离开世间去求取正觉的,所以儒家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道不远人”,道就在我们人的身边;“人之为道而远人”,人为了求道而离开了更多的众生;“不可以为道”,就是不能成功,求不到道的。所以真正要能成佛的人,必须在众生当中,而不是离开众生、离开世间,自己在山里修行,应该负的责任不负,应该有的仁义礼智信没有了,说“我要寻找觉悟,觅佛道”,就好比要在全世界找到兔子上有两个角一样,实际上你就是远离了自己真正的自性。

世间一切诸法,佛在《法华经》中曾经为我们做过解释: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如是——这是最后一句,就是开始和结束一定是这样的。菩萨实际上就是让我们知道,本性本来就有的,你所有见的一切,因、果、缘分、受的报,一切本来都有的,这就是随缘。学会十大要领,你就能见到百界千如,也就是任何法界都有各种各样的一千种的“如是”,其实都是一样。我们要到哪个国家去旅游,看来看去,不是看山就是看水,不是看海滩就是看海边——如是,一切皆为如是。

真正的世间觉成就的是一相三昧、一行三昧,就是一千个也是一样,一个如。不管学佛学什么法门,到最后都是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师父下次再跟大家讲一行三昧和一相三昧,做一个详细的解释。

最后师父跟大家讲一个故事。人生无常,让人想到了生命的真谛,生命的真谛确实是无常。很多人这一关过了,他就活了;这一关死了,也就死了。有多少人就是这么离开了这个世界,哪有什么可以去留恋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关于生命,就会让我们想到死亡,所以我们在人间,没有一个人肯讲自己今后将来怎么办、死了怎么办。虽然死亡是一种无可抗拒的规律,但是它的发生却让人们无法拒绝和接受它,所以人很痛苦。

有一位比丘修行,他的心常为外境所牵动,就像我们现在修行,经常被外面的名、利、色所牵动。佛陀就告诉他修行的方法:“比丘啊,你在修行的时候心易散乱,都没有把‘死’放在心头。假使你能知道人生无常,一切声色外境都不能诱惑你了。”其实佛陀的意思就是告诉他:你如果把死放在心中,你就不会接受社会上各种对你的诱惑了。我现在跟你们讲,你们可能还不理解,听师父慢慢给你们道来。

佛陀的话恰巧给一位国王听到了,这国王心想:“只要让佛陀的弟子记住一个‘死’字,他就不会被外境所动了,他的心就定下来了,有这么简单吗?”他就想来试试。正巧他们国家有一个人诽谤比丘,那个人说:“比丘也是人,虽身出家,难道他们的心就不贪恋五欲之乐吗?”国王就派人:“来人啊,把他抓起来。”定罪为侮辱圣者,要处以死刑,并告诉他:“如果你想免除死刑,现在你拿一钵满满的蜂蜜周游街市一圈,如果你一滴都不滴出来,我就赦免你,否则死罪难饶。”

国王事先在这个罪犯要路过的街市旁边,布置了很多音乐、歌舞,悦耳的琴声、很多如云的美女,让别人看了心都会动的。这时候这个罪人拿了一钵蜜,因为他心中只想到一个“死”字:“如果我今天一滴蜜滴到外面来,我就死定了。”他就这样一直想着,“哎呀,不要死啊,不要死。”他就走完了这整条街。

国王问道:“你走完了,蜜没有滴出来,免你死罪。但是本王想问你,你在街上听到什么声音吗?” “皇上,没有。” “你看见有什么人吗?” “没有。” “那街上的音乐和歌舞伎,你难道没有听到、没有看见吗?” “启禀大王,我手中拿了那满满的一钵蜜,如果滴一滴出来就要死,所以我一直把死记在心中,我就不知道外面发生什么了。”

国王对罪人说道:“佛陀说得不错,把‘死’放在心中,知道人生无常,那么一切声色都不能诱惑别人。你说比丘是人,这个固然不错,但因为他们心中知道世事虚幻,生必有死,哪里会贪恋五欲呢?那你为什么要诽谤圣者呢?”那个人听国王一讲,深深地觉悟,从此不再谤佛。 人的一生不会都处在同样的环境和心境下,所以人生坎坷,不是有这样的事就是有那样的事,常常不得安宁。我们要懂得人生无常,人不可以把很多痛苦放在心中,外境在变化,你的内心不要变,这就是修行。因为没有一件事情比死更痛苦的,所以当你自己经不起诱惑的时候,你想一想,这比死还难过吗?你可能就越过了一个劫。不要在人间把单纯的事情看得非常严重,因为这样你会很痛苦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你每天可以看见很多众生的过失和是非,那你就会帮他背业,就会感觉到自己很痛苦。如果这样,你赶紧去忏悔,这就是修行。人活在世界上,快乐和清净,甘于寂寞,最主要的都是一种感觉。远离是非自无过,耳根清净拒闲话,常念佛号堵口舌,大道无言心自然。所以不要去随便地讲,不要去随便地评论,那就是有智慧。我们学佛的人就要克服种种烦恼,离苦得乐的人才叫智者。智者为上,愚者为下。好好地学佛,让我们共攀四圣。谢谢大家。

第一自然段:
在世间来修行,不离世间觉。有的人说修行,总是去闭关,找个清净的地方,但是真的闭关有几个成功的?所以过去有句话叫“不是菩薩不坐山,没有开悟不闭关”。真正开悟的人才能去闭关;还没有开悟,即使坐在山上,也只能叫苦思冥想。闭关是要有大根基的人才能做的事情,不是谁都能够闭关的。有些人不懂得佛法在世间,只有在世间,你才能觉悟。很多人对佛法根本搞不清楚,不知道智慧来源于烦恼,你用这种思维去闭关,你是越来越自闭,不愿意跟别人接触,不能够理解世间的觉,最后就是把自己自闭了。烦恼一来,智慧找不到。有些人闭关,一会儿想家了,一会儿想朋友了,一会儿想热闹了,结果闭不了几天关就结束了;但有些人要面子,讲好闭几天,“我一定要有勇气,撑着”,结果闭关到后来,很多人走偏,弄出病来;还有的人闭关时间长了,到了最后变成百不思百不想的人,说“我要空,我要空”,什么都不想了,整个变成一个没思维的人了,哪来菩薩的智慧?


第二自然段:
闭关是一个大智慧,要多看看自己,看看自己做过的事情,看看自己在人间所碰到的事情,运用它们来对照——不照己,照心。什么叫不照己?不要去照自己的身体,要照见你的心是空的,照见五蕴皆空。佛法实际上就是佛陀传给我们的顿教之法。世间(“世”实际上就是世间佛法,流传的意思;“间”就是界限),就是流传在这个世间。佛法在世间,是不需要离开世间去求取正觉的,所以儒家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道不远人”,道就在我们人的身边;“人之为道而远人”,人为了求道而离开了更多的众生;“不可以为道”,就是不能成功,求不到道的。所以真正要能成佛的人,必须在众生当中,而不是离开众生、离开世间,自己在山里修行,应该负的责任不负,应该有的仁义礼智信没有了,说“我要寻找觉悟,觅佛道”,就好比要在全世界找到兔子上有两个角一样,实际上你就是远离了自己真正的自性。


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延伸:
Wenda20190621 43:27
師父开示闭关的意义


wenda20151023 24:18
业力来临时的应急措施:闭关式地冷静下来,好好念经


问6:有些同修想在假期里短期闭关,就是说想不出门,在家修行,需要注意些什么事项吗?在这期间可以看Tai长的博客吗?

答6:一定要注意,首先必须要念经,不能够打坐,这种闭关是属于阳间的闭关、居士的闭关,实际上是清心寡欲式的闭关。就是说我脑子里没有欲望,不去想什么东西,把自己脑子清空。一定要念经,否则很容易有东西进来。但是完全可以把自己一天的闭关、一个小闭关,跟僧人闭关是一样的。第一,把电话机全部关掉;第二,不看任何电视,不接电话,不要让任何人来打扰你。这一天你自己把该做的菜全部做好,从早上开始做早课,做完早课之后可以看看Tai长的录像,接下来再做中午课,中午课之后下午休息一个小时睡觉,三四点钟爬起来再做晚课,晚课做一半之后,可以看看Tai长的《白话佛法》书,晚上再念经。实际上就是不停地念经,吸收能量,念经吸收能量,整个一天脑子里没想什么其他的东西,没人打扰很干净。闭门即是深山,关门即是净土,你就在自己的净土里好好地学佛修心就可以了(不需要洒净之类的动作吧,或者是给房间念念经什么吗?)要看自己房子平时有没有灵性,如果你觉得经常有声响,当然可以念小房子把他超度掉,如果不超度掉的话,对你闭关可能会有些麻烦。
问7:(续上)那可不可以闭关之前可不可以准备一段时间,一个是念小房子,一个是每天顺时四个方向念大悲咒,就是像清场一样?

答7:完全可以。最好就是闭关的时候,先早课早香要烧,一般闭关的话要烧三次,早上一次香,正午一次香,晚上一次香。正午就是中午十二点,晚上是六点钟,早上最好是六点钟或八点钟。然后还能睡觉,念念睡着了没关系,醒过来。实际上这个时候,人会很清净,但是一般心静不下来的人慢慢会烦躁,使学佛人不习惯。

wenda20140829 01:29:33
闭关期间如何克服杂念妄念
女听众:闭关期间有很多杂念和妄念,应该怎么克服呢?
師父答:什么叫闭关啊?闭关就是把妄念杂念去掉,去掉么就去掉,去掉就是不停地念经,不停不去想,又来了再不想,再来了再不想……就这么做的啊(好好好,感恩師父,我知道怎么做)


Wenda20180427 01:07:54
为何打坐容易出现偏差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 第25集 观心无心 心空境寂

菩薩让我们要观心无常,看到自己的心是无常变化的。要观心无心,心空境寂——知道这个心最后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你们睡觉之前,一件很难过的事情本来是想不通的,后来实在疲倦得不得了,最后想想:“管它呢,空掉了,不要去想了,有什么好想的?想了也改变不了,明天再说吧。”空了吗?空了之后怎么样?寂了,睡觉。空了之后睡觉,想都不想了。“有什么好想的?这世界不就这么回事吗?”好了,寂静了。一直保持寂静,到后来涅槃了。打坐的时候两个腿一盘,脑子什么都不想,不是寂静了吗?寂静到最后怎么样了?涅槃了。因为人间的一切法都不是真的。

很多人观,观不了自己的自在,因为观所有的东西:你观财,会引起自己的贪心;观色,就会拥有色心;观名,会有求名的心。所以叫你们要离境——离开这些境界,到最后要观自己的心,观心无心——观心要观到自己没有心。烦什么?有什么好烦的?人生不就这么回事?无心了,心空了,境寂了。一切法如幻如化——所有人间的一切,都像梦幻泡影一样。当你知道一切法如幻如化的时候,你一切法得自在,什么都得自在了。(节选)


白话佛法 (十一) 32.破迷惑颠倒 寻真佛解脱

六祖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这个意思是说,世间的人都是迷惑颠倒的,所以“佛法在世间”。为什么叫“不离世间觉”呢?实际上,离开了世间,你怎么样来觉悟呢?想一想,因为你看到人间都是迷惑颠倒的,你只有看到他们迷惑颠倒了,你才能在世间觉。就是因为你没有离开迷惑颠倒,你才能感觉到世间是迷惑的,你才能觉悟。你要是离开了世间,你怎么去觉悟啊?師父问你们,如果你们在人间不吃苦,你们怎么会修心呢?很多人如果天天要什么有什么,要名有名,要利有利,你说他会来磕头念经吗?道理就是这样的,所以叫 “不离世间觉”。

离开世间,如果你离开了这个世界,你去觅菩提,去寻找怎么样成菩提的路,就好比你想找一只头上有角的兔子,因为兔子头上不长角,所以离开世间法就不能度众生,也不能成佛、成菩薩。所以六祖就说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现在这几句经文,你们应该听懂了吧?如果你离开了世间,你不能去度众生,你也不能成佛、成罗汉菩薩,你要在世间成就。也就是说,在人间你能成就菩薩和佛的果位,必须不能离开世间,你离开了世间,你不会觉悟啊,故云“不离世间觉”,现在明白了吗?

人是佛的一个救度根本,所以佛要到人间来成就。如果没有人,你怎么会成就你的佛果呢?所以,想要成佛的人,你必须要在人间。为什么佛陀要到人间来啊?其实佛陀到人间来传佛法之前,他在天上已经是佛了。观世音菩薩本身已经是十地菩薩,就是佛啊,她到人间来传播慈悲的种子,成为妙善公主。济公活佛本身在天上就是佛,他为什么到人间来显化给众生看?就是这个道理。師父告诉你们一句话,人身难得,要珍惜人身。你们今天有这个身体,借假修真你们还不成佛,那是多么可惜,其他道的众生没有这个身体啊。你们都看过一个小狗趴在边上,两个爪子在拜佛;你们也看见很多牛被拉出去宰的时候,到庙门口就是不肯走,它心里在想“菩薩救救我,不要让他们把我拉去杀了”,但是没有办法;你们也看见过网上传的一个被杀的猪跪在那里求、掉眼泪……人要是到了投胎畜生的份儿上,你已经没有办法来解脱了,所以人身难得。(节选)


wenda20141221A 29:22
对“烦恼即菩提”的开示
女听众:烦恼即菩提应该怎么正确地理解?
師父答:烦恼即菩提,一个人一辈子没烦恼,你也不会生出很多的智慧出来对不对?你没有烦恼你要动什么脑筋啊?“烦恼即菩提”这是菩薩对人的一种鼓励,当然人如果没有烦恼是最好的,但是在人间人会没有烦恼吗?(人都有烦恼)那么为什么叫“烦恼即菩提”啊?出来一个烦恼之后,你是不是要想办法把它解决啊?(嗯)把它解决你是不是要动脑筋啊?你想出智慧来把你这个烦恼解决掉,是不是烦恼来了你就有菩提的智慧了?是不是叫“烦恼即菩提”?一有烦恼了马上就解决了,那么你是用什么解决的?用智慧解决的,用菩薩的智慧解决,那么不就是“烦恼即菩提”吗?(懂了,師父太厉害了,全世界您最厉害,举例子也是举得特别好,我们想半天都想不起来)你好好修啊!修到以后到天上,你也再下来救人多好啊!像Tai长一样,你救人多法喜啊!把人家说明白说懂了,你知道一个老師能够把人家教会了,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愉快的心情啊!(度人就是最开心,度人感觉浑身可热了)这么小的小丫头,呵呵……

zongshu20170608 08:49
自性解脱靠自己的觉悟
Tai长语:给大家讲讲“自性解脱”。自性解脱靠觉悟,就是你用自己的本性经常问问自己,你到底想得到什么?你到底想烦恼还是想让自己得到解脱?解脱,靠别人解脱不了,只有靠自己,所以自性解脱就是你要用自己的本性来解脱。

第三自然段:
世间一切诸法,佛在《法华經》中曾經为我们做过解释: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如是——这是最后一句,就是开始和结束一定是这样的。菩薩实际上就是让我们知道,本性本来就有的,你所有见的一切,因、果、缘分、受的报,一切本来都有的,这就是随缘。学会十大要领,你就能见到百界千如,也就是任何法界都有各种各样的一千种的“如是”,其实都是一样。我们要到哪个国家去旅游,看来看去,不是看山就是看水,不是看海滩就是看海边——如是,一切皆为如是。
第四自然段:
真正的世间觉成就的是一相三昧、一行三昧,就是一千个也是一样,一个如。不管学佛学什么法门,到最后都是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師父下次再跟大家讲一行三昧和一相三昧,做一个详细的解释。


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延伸:
wenda20141116B 05:14

种如是因,得如是果。修如是缘,结如是果


女听众:師父曾经讲过“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希望我们“修如是缘,结如是果”。请師父开示一下,这个“如是”什么意思呢?
師父答:呵呵,“如是”用白话佛法讲就是一个缘分。这个缘分来了,你就种这个缘分的因,然后得到这个缘分的果,现在听得懂了吗?(听得懂了)比方说你今天有这个机会,给你们来度人了,那你就好好地度人,你就种了这个善因了,种了这个大善果了,你是不是得到如是果了啊?(感恩師父)


白话佛法视频集114视频节选

Shuohua20190111 01:51
如何理解“三昧是修心修行的枢纽”

wenda20170115A 05:51
佛子们境界高了Tai长会讲佛经;修到本性世界就是三摩地
女听众:師父,那天我们听《白话佛法》,您有提到比较殊胜的宝藏佛受记观世音菩薩以后会是功德山王如来,就是当阿弥陀佛入灭后西方极乐世界改名为“一切珍宝所成就”。弟子听了简直是太赞叹,这个大悲功德力,观世音菩薩妈妈的宿世大悲愿力让我们这些佛子都能学习如何闻思修佛法,如何进入三摩地。请師父为我们开示一下,如何方能修入三摩地?
師父答:呵呵,我礼拜五给法師个别开示的。佛经很深的,不是一般人能听得懂的(对,但是很殊胜,这个真的是会震撼人心。因为大家都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原来我们修到最后其实跟着观世音菩薩也是直达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可以这么说吗?)我问你,西方极乐净土里面有哪三尊佛?(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薩还有观世音菩薩)有没有观世音菩薩?(有)那你修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也是到观世音菩薩那里?(是的)有什么差别?(没有差别,只是迟早。是不是只有迟早的问题?)你现在的根基太浅,我没有办法跟你如是说法,直到等到你境界很高了我才跟你说,明白吗?(好,我会再努力)上次師父是一时兴起讲了点佛法,佛的经典给大家听听,没想到……(您不说我们不知道啊)你们居然还听得懂,那就不错了(三摩地,師父只讲一句就是“开悟”)三摩地就是人的悟性和境界,修到内心本性世界就是三摩地,听得懂了吗?(听得懂)“听得懂”,半懂,似懂非不懂(好吧,这个要等師父有机会……)不是等師父,要等你们境界高了,修得好了、时间长了,我才能讲这些,现在听不懂(好,那我们再努力)好好努力了!


wenda20160108 01:03:40
Tai长开示“禅定”“三昧”“正受”
男听众:您曾经在《白话佛法》里讲过禅定、三昧,“三昧是梵语,称作为正受”,请師父开示何谓“正受”?
師父答:正受,就是说你在人间不管做什么事情,三昧就是一种智慧,禅定也要有智慧。否则那个人坐在那里打瞌睡也叫禅定?所以師父经常讲他们的,入定了叫“昏沉大定”,你不叫禅,禅是有智慧的。三昧就是进入一个另外一个境界了,已经修成另外一个境界了,所以你刚才说的正受,很简单了,就是说你不管在人间接受什么东西,你也要用正信正念。正受什么意思?什么东西你能够接受下来的,必须要正的,邪的东西不要去接受它。比方说我请你吃顿饭,然后你帮我做件事情,你帮我去偷一样东西,你说你这顿饭能吃吗?你受到了就是邪了,邪魔了,邪的东西上身了,明白了吗?(明白。感恩观世音菩薩!感恩師父!)

最后師父跟大家讲一个故事。人生无常,让人想到了生命的真谛,生命的真谛确实是无常。很多人这一关过了,他就活了;这一关死了,也就死了。有多少人就是这么离开了这个世界,哪有什么可以去留恋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关于生命,就会让我们想到死亡,所以我们在人间,没有一个人肯讲自己今后将来怎么办、死了怎么办。虽然死亡是一种无可抗拒的规律,但是它的发生却让人们无法拒绝和接受它,所以人很痛苦。

有一位比丘修行,他的心常为外境所牵动,就像我们现在修行,经常被外面的名、利、色所牵动。佛陀就告诉他修行的方法:“比丘啊,你在修行的时候心易散乱,都没有把‘死’放在心头。假使你能知道人生无常,一切声色外境都不能诱惑你了。”其实佛陀的意思就是告诉他:你如果把死放在心中,你就不会接受社会上各种对你的诱惑了。我现在跟你们讲,你们可能还不理解,听師父慢慢给你们道来。

佛陀的话恰巧给一位国王听到了,这国王心想:“只要让佛陀的弟子记住一个‘死’字,他就不会被外境所动了,他的心就定下来了,有这么简单吗?”他就想来试试。正巧他们国家有一个人诽谤比丘,那个人说:“比丘也是人,虽身出家,难道他们的心就不贪恋五欲之乐吗?”国王就派人:“来人啊,把他抓起来。”定罪为侮辱圣者,要处以死刑,并告诉他:“如果你想免除死刑,现在你拿一钵满满的蜂蜜周游街市一圈,如果你一滴都不滴出来,我就赦免你,否则死罪难饶。”

国王事先在这个罪犯要路过的街市旁边,布置了很多音乐、歌舞,悦耳的琴声、很多如云的美女,让别人看了心都会动的。这时候这个罪人拿了一钵蜜,因为他心中只想到一个“死”字:“如果我今天一滴蜜滴到外面来,我就死定了。”他就这样一直想着,“哎呀,不要死啊,不要死。”他就走完了这整条街。

国王问道:“你走完了,蜜没有滴出来,免你死罪。但是本王想问你,你在街上听到什么声音吗?” “皇上,没有。” “你看见有什么人吗?” “没有。” “那街上的音乐和歌舞伎,你难道没有听到、没有看见吗?” “启禀大王,我手中拿了那满满的一钵蜜,如果滴一滴出来就要死,所以我一直把死记在心中,我就不知道外面发生什么了。”

国王对罪人说道:“佛陀说得不错,把‘死’放在心中,知道人生无常,那么一切声色都不能诱惑别人。你说比丘是人,这个固然不错,但因为他们心中知道世事虚幻,生必有死,哪里会贪恋五欲呢?那你为什么要诽谤圣者呢?”那个人听国王一讲,深深地觉悟,从此不再谤佛。 人的一生不会都处在同样的环境和心境下,所以人生坎坷,不是有这样的事就是有那样的事,常常不得安宁。我们要懂得人生无常,人不可以把很多痛苦放在心中,外境在变化,你的内心不要变,这就是修行。因为没有一件事情比死更痛苦的,所以当你自己经不起诱惑的时候,你想一想,这比死还难过吗?你可能就越过了一个劫。不要在人间把单纯的事情看得非常严重,因为这样你会很痛苦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你每天可以看见很多众生的过失和是非,那你就会帮他背业,就会感觉到自己很痛苦。如果这样,你赶紧去忏悔,这就是修行。人活在世界上,快乐和清净,甘于寂寞,最主要的都是一种感觉。远离是非自无过,耳根清净拒闲话,常念佛号堵口舌,大道无言心自然。所以不要去随便地讲,不要去随便地评论,那就是有智慧。我们学佛的人就要克服种种烦恼,离苦得乐的人才叫智者。智者为上,愚者为下。好好地学佛,让我们共攀四圣。谢谢大家。


故事延伸:
Wenda20190331 10:55
人生无常,要时刻做好准备,多做功德,战胜心中的烦恼
師父语:[听众电话断线]人生有时候就像电话线一样,正在正常地运作,突然之间断了。做人也是这样的,你为名为利,为了自己的生活,你在活着,但是突然之间,你的命可能就没了,就断掉了。这是为什么?这就是菩薩告诉我们的:在人间永远是无常的,这世界一切无常。所以你在无常的世界当中要时刻做好准备,多做功德,赶快超度。每个人都要做好思想准备,每个人都要能够接受一些精神上的准备,就是让自己能够更多地战胜自己心中的烦恼。


wenda20160724A 09:44
世界苦空无常,要借假修真


女听众:弟子有一个感触,就是觉得人好像活在一个个由图片组成的世界里,眼前所有的一切转瞬即逝,我们一直活在我们的思维当中。而当我们不再有任何思维时,这些世界就是一个个片段,根本没有真实可言。就像師父说的,我们活在灵体世界中,当思想的力量足够大的时候,就能控制自己的世界。请问師父,这样想是否正确,接下来该往哪个阶段修?
師父答:这样想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因为当一个人慢慢开悟之后,他会认识到这个世界是苦空无常的。实际上,想一想是不是一个片段?你在年轻的时候、幼儿园的时候,是不是一个片段?你读小学的时候是不是一个片段?读初中的时候,片段;高中,一个片段。所以人生就是在这么一段一段的过程当中成长。想一想你过去幼儿时代那些快乐现在还有吗?是不是没了?一关一关地、一节一节地都过去了,都没有了。这代表什么呢?这就很简单了,这就代表这个世界是苦空无常,因为过去了就没有了。那你要认识到,要更加增加自己的奋进和精进力,因为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境界是永远存在的,那就是我们精神世界。所以要修,在活着的时候要借这个身体来修真的。你如果是灵体的话,你就不能做好事了,你搀扶别人不行了,对不对啊?你说鬼搀扶人家,人家怎么弄啊?只有人用身体去搀扶别人,帮助别人。所以佛法界讲叫“借假修真”假的身体修你真的本性。


白话佛法91集视频节选

白话佛法1-21、修行人应明觉恒住

​今天给大家讲“修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修行,那么修行人这几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你们徒弟称不称职?如果是一个修行人,必须要有一个境界,首先要对人世间任何苦的事情,在人间发生痛苦事情的时候,都要有承受能力,境界要慢慢提升;而且修行的人,修到一定时期,要不觉得痛苦,因为当你觉得痛苦时,你还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修行的境界要提升到一定的层次,才能被称为修行人。作为修行人,首先要做到不生烦恼,你今天在修行,而烦恼四起,你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修行的人,就算烦恼已经生起了,自己要在心中立刻制止,这才能称得上是修行人。修行人,就算生起烦恼了,为什么说就算生起烦恼了,因为人都有七情六欲,有烦恼障出来时,你要立刻制止。告诉大家我们在修行中会有一个魔出来,这个魔在佛法里称为烦恼魔,烦恼越多你的魔障越深。必须把这个魔障驱除。如何消除烦恼魔?首先要想到自己是一个修行人,和别人不一样,不能痛苦,就算痛苦来了也要制止,而且要慢慢不觉得痛苦。烦恼魔来时,最好的方法是要顺境,顺着境界走。逆境来时也要保持平静不起波浪,不管什么灾难来了,先平静下来,

​心中不起波浪,其实这就是佛法里讲的禅定,禅定是修学佛法里比较高的境界。如果没有定力,人间的一切能起烦恼。希望你们能修学一点佛法里的禅定。禅定能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任何人间事不能深究,我们要学禅的精神,禅的精神就是境界,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是顺着境走,用一颗平静的心,心中不起波涛。犹如小河里的水滚滚而来,一流到大海里,什么波浪都没有了。有禅定的人,心犹如大海一样宽广能容纳汹涌的波涛,而不起浪花。禅定必须自己先稳住,才能定。

師父涅槃前未发布的金言(八) 2022-01-22
那些肮脏的东西你不能去帮别人背的,你背了就帮他种了一次恶因,自己吃苦头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吃。过去人家做错事情,我替人家着急,拼命替他着急,那些不好的东西就来找我了。就像孩子跟邻居打架,孩子回到家里妈妈急得不得了,叫孩子去赔礼道歉,但是孩子不肯,妈妈气死了,最后妈妈帮他承担,跑到隔壁替孩子赔礼道歉,人家生气就拼命骂妈妈,这不是背业了吗?碰到脾气不好的邻居还会动粗把妈妈打一顿,这不是妈妈帮孩子背业了?師父就是这样背的,孩子做错事情我急得不得了,他们自己小房子也不烧,慢悠悠的,也不忏悔,我急得不得了,最后我就帮他们背了。

希望全世界的佛友以后都要懂这个道理,千万不要人家做错事情,你帮人家去背,因为你背不动背不起,你的功德也是有限的,就像一个有限公司一样,你的资源还是有限的,你自己本身没做多少功德,你再帮别人背业就背光了。相当于一个公司本来钱就不多,这里问你借,那里问你借,最后公司自己没钱了。所以这些佛理希望大家都要懂得。
帮人背业量力行,
功德有限莫硬挺。
自身罪业须自省,
自度度他因上行。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