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智慧的人能够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心态,就能救度众生。你知道你在说什么,你也知道别人的想法,这就叫“大智慧”。
菩萨了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管学什么法,不管做什么事情,实际上都是意识在起作用。你认为这件事情可以去做,你去做了;你认为“我要学佛,我能用学佛来改变自己的身体状态”,这个意识在你心中,那你就好好去做了。万法唯识,所以不要被一些物质的东西所迷惑。很多人一生,这个东西好了,就把那个东西扔了;那个东西好了,过一段时间把这个东西扔了。这就是人“心猿意马”,人的心就像猿,猿就是猴子。你看猿、猴子都是攀援型的,它就攀,从这棵树爬到那棵树,总是拿了这个、扔了那个,拿了那个、扔了这个。所以菩萨叫我们不要被人间的物质所迷惑,不要被环境所转。环境变了,你也转了,大家都这样,你也这样,那你这个人就是完全被环境所控制。
一个人不管对什么事情,要懂得“菩萨触物斯照”,就是菩萨接触所有的事物,马上可以照见他的五蕴皆空,马上就能理解这件事情。“声闻怕境昧心”,也就是说声闻乘比较小根智的人,他不知道心法两空。实际上心到了最后也是空的,法到了最后也是空的,所以心法两空。
师父跟你们讲得再仔细点。心,你想了,你想想看,到今天为止你从小想了多少事情,你想过的多少事情都是白想的,都是空想的,都是妄想的。我们小时候想了很多事情,“大起来我要成为怎么样”——想过多少,全是空想。我们小时候有多少物质?“我能够得到这个奖状就好了,我得到那个奖状就好了”,全部都是空的。所以心境——心和环境,实际上永远是对立的。因为你心中想着什么,环境不一定是顺着你的,所以心境对立。你想干什么,它不顺着你;你想做什么,它不能理解你。你就是跟一个人接触,你想说服他,他就是不理解你。
对外环境,我们怎么样克制自己因为心境对立之后所产生的恐惧、忧患、喜乐?我们对不理解的人会产生一种忿怒,有时候还会产生一种愚昧的心。因为觉得“这是个不可能的事情,这是一个做不好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能找到怎么样救度众生的要点,因为我们的心和环境成了对立面。
所以真正的空就是心法两空、心境两空,什么事情都要真的放下。佛法告诉我们“悟者日用无生,迷人现前隔佛”。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开悟的人,他每天智慧,他每天“日用无生”,就是他每一天用智慧来生活,不会生出烦恼。没有智慧的人,天天烦恼缠扰着他。“迷人现前隔佛”什么意思?迷惑之人在菩萨面前也看不见菩萨,就是在佛法面前也不知道这是佛法,就像隔开了佛一样。很多人明明找到了这么好的法门,找到了这么好的佛法,但是却不好好修,他就远离了佛法。
了知万法皆空,一切都是佛性的变现,当你知道这些,你的心却无罣碍,你的心才能破除心中的迷误和存物,这样,你的心中就会慢慢地无四相。能够远离四相,你就远离了障碍和罣碍,才能见到真佛。你心中本性当中的佛,才能慢慢地在修行中显现出来,才能用你人间的心修成和佛一样的境界,那就是佛教界经常讲的“心佛合一”。
今天跟大家稍微讲得深一点,因为佛法要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佛法来解开心中的烦恼,你就开始进入了般若智慧中。如果学了半天的佛,还是天天迷惑颠倒,想不开、道不明地忧伤,就是远离了般若智慧。
佛法里有禅定,要入禅定而心不散乱。禅定是什么?把思维集中在某一点上。你们看师父,我吃饭,我就很开心;我做一件事情,我就很开心,当时其他的我都可以忘记。而我们现在的人修心,念经的时候想到要吃饭、睡觉;睡觉的时候,想我今天还没念经呢,总是散乱的心。一个真正解脱的修行者,他要明白,要觉醒——觉悟和醒过来。菩萨认为我们人在人间的很多想法都在“睡觉”——没有觉悟,没有醒过来。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师父像一个闹钟,每天让你们早早地起来,叫你们好好地念经,在唤醒你们心中的佛性。希望你们变得越来越慈悲,越来越能够为别人想,不要整天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解脱不了,不要想的都是自己的事情,这样你才能增加禅定的能力。
怎么能够禅定呢?要专注精神方面的统一而不散乱,靠的是一种禅定心。这种禅定心在禅宗里怎么来的?首先要去除妄念,也就是要集中心中的力量。“我今天要开始念经了,我要开始禅定了,我要把所有其他的杂念全部忘掉,去除杂念,然后集中我的心力。”因为心中有力量,当你发出愿力,发出一种心力的时候,心识会转换成一种力量(心识就是心里的意识)。举个简单例子,你家里出事了,你心想“我今天求菩萨保佑,我用全部的心力来求菩萨,菩萨一定会保佑的”,你求的时候心力集中,意念非常集中,你心里的意识认为“佛菩萨一定会救我们家里的人”,这时你的心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你才能解脱世间的烦恼,你的心中会产生一种圣果。很多人坐禅,说“我禅修,禅定”,没有力量,没有能力,坐在那里只能打瞌睡,“入定”了——入的那叫“昏沉大定”。一坐下来就要睡觉,很多人一念经就睡着了。当然有人问:“师父,我一念经就睡着了,好不好?”我说:“总比脑子杂念横飞好。”但是如果你能集中精力好好地念经,你的力量、心力就不会涣散。如果你心力集中,能够完全解脱世间的烦恼,你会引发内心的大能和智慧。一个人如果心力集中,坐在那里求一件事情,他的能量无限,那种智慧和巨大的能量体——我们说正能量,全部都会出来。用现代话讲就是“专注力”,你们想想看,一个人专注一件事情是不是能够成功?一个人对这件事情没有专注力,就不能成功。所以去除妄念靠自己的专注力和自己的觉醒能力。佛教界说,如果能够去除妄念,能够有去除妄念的能力,而且能觉醒了,你就是佛教界讲的“定觉支”。人要定得下来才能有觉悟,禅定,禅坐得下来,才会有定力,才能有智慧。
学佛人想要求自己能够做一个解脱的人,要学会觉醒,要增长内心对外界刺激的承受力。因为我们每天内心对着外缘都会刺激自己,今天感情受伤了,今天语言受伤了,今天别人的一个行为让内心受到了刺激,而让我们痛苦不堪、苦恼,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散乱和心识的丢失,因为妄念四起了。“他这么恨我,怎么办呢?我要反扑,我要对他进行正面的交锋还是在背后怎么搞他?”你的心就会散乱,就会引起你的苦恼,而且在思维中想去报复,想去做某一件事情,只要在你意识中成为一个焦点,你很快地就会心智丧失,因为害怕。
所以要懂得菩萨讲的“诸行无常”,我们做什么事情,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四大皆空。今天想了半天,做不到,那这事情是白想,你去想它干吗?想了之后只会在你八识田中增加烦恼和障碍。今天去做了,接下来会有报应,然后你又害怕,害怕之后最后还是没有。为什么?你被别人报了,冤冤相报,到了最后结束了,还是以别人报应给你或者你报应给别人为解脱——这个解脱那是虚妄的。那是一种暂时的快乐,好像“我战胜他了”,实际上是一种人间的烦恼,当时的环境让你能够得到一种暂时的心里的舒缓。
世间的一切物质,无论是物质现象或者是精神上的,你所用的一切手法,在物质现象中,佛法就把它称为“色法”;如果在精神现象上,你恨别人、跟别人作争斗,其实这就是叫“心法”。都是留不住的,你的意念会留不住,你和别人的争斗也会逝去,别人对你好、对你不好,都会失去。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是不永恒、不常住,因为所有的色法和心法都是性体本空的,都是空的。你心里想的是空的,物质上去做的,最后得到的也是空的,所以叫“四大皆空”。所以菩萨告诉我们“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你要懂得这些道理,不要再去执持世界上很多你本来就得不到的东西,而且是虚妄的东西。就是别人伤害你了,你去报复他,只会反弹给自己更多的痛苦和磨难,让自己在红尘中、在烦恼滚烫的油煎中,再一次、再一次地伤害你的心。要懂得虚妄不实的物质,就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我们不要去采取任何的追忆、难舍、瞋恨、忌妒、放不下。菩萨叫我们解脱。对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要提早去担忧,给自己带来很多苦恼,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和忧愁?
学佛学到后来,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本性中第九意识的智慧,去改善那些可以改善的事物。这件事情还能改善,我们就尽力去把它改善。对改善不了和已经发生的事物,要学会勇敢地用禅定去面对它,定住自己,“已经发生了,已经这样了,我不想再去纠缠,我不想再为这件事情给自己制造更多的烦恼”。现代人“惟人自召”,别人骂你一句,回到家里想不通,他骂你的一句话,你回家可以拿这句话来想一百次,来伤害自己一百次,这就是愚痴。
菩萨叫我们要懂得坦然接受一些现实,对人间的任何事物没有丝毫的喜怒哀乐,没有激动,不要对任何事情产生激动的行为和思维,面对外缘给你任何的刺激都要如如不动,这样你就会不添加自己的烦恼。你一定要记住,因为这一切都会过去,烦恼会过去,法喜也会过去。任何人去纠结人间的欢喜、烦恼,他只会解脱无望,平添自己在人间更多的苦痛。
所以我们要面对外缘,就是外面的刺激,自己好好地用禅定,不起苦恼,慢慢地,不去快快地反应。对任何一件事情,不要人家骂你一句,马上骂回他,人家对你好,马上回报他,人家对你怎么样,马上就怎样,你不要啊,你要如如不动,因为这些事情很快都会过去。你只要想好了应该一步、两步怎么做,你就产生了智慧,这在佛法界就称为“行舍觉支”。
第一自然段:
有大智慧的人能够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心态,就能救度众生。你知道你在说什么,你也知道别人的想法,这就叫“大智慧”。
第二自然段:
菩薩了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管学什么法,不管做什么事情,实际上都是意识在起作用。你认为这件事情可以去做,你去做了;你认为“我要学佛,我能用学佛来改变自己的身体状态”,这个意识在你心中,那你就好好去做了。万法唯识,所以不要被一些物质的东西所迷惑。很多人一生,这个东西好了,就把那个东西扔了;那个东西好了,过一段时间把这个东西扔了。这就是人“心猿意马”,人的心就像猿,猿就是猴子。你看猿、猴子都是攀援型的,它就攀,从这棵树爬到那棵树,总是拿了这个、扔了那个,拿了那个、扔了这个。所以菩薩叫我们不要被人间的物质所迷惑,不要被环境所转。环境变了,你也转了,大家都这样,你也这样,那你这个人就是完全被环境所控制。
第三自然段:
一个人不管对什么事情,要懂得“菩薩触物斯照”,就是菩薩接触所有的事物,马上可以照见他的五蕴皆空,马上就能理解这件事情。“声闻怕境昧心”,也就是说声闻乘比较小根智的人,他不知道心法两空。实际上心到了最后也是空的,法到了最后也是空的,所以心法两空。
第一、二和三延伸:
❤️wenda20170430B 01:04:31
心和意识有何关系❤️
白话fo法6-36、学佛人就要开悟
菩薩见物思空。思是好像、感觉的意思。就是说菩薩看到所有的东西好像感觉是空的,所有的物质到菩薩的眼睛里都是空的。人家给我钱了,“哈哈,空的”;人家给我吃东西了,吃完了又是空的,明天还要吃。生病的时候说“哎呀,这个人生病了”,过两天好了,这个人又没事了。菩薩能看得远,能把物质看透。比如到医院里看到一个人快死了,如果是菩薩去看是不会难过,“啊,好好休息”,因为菩薩知道你就是死了也是暂时死,你下次又要投一个小孩子出来,这就是轮回有什么稀奇的。就跟生病一样,生病之后过两天又好了。发高烧不跟死过一样啊,烧到昏迷了接下来又醒过来了,就像又重新投胎了。
菩薩触物斯照,声闻怕境昧心。“斯照”就是照过、看过,看到就是照见。“声闻怕境昧心”,“声闻”是声闻道、缘觉道,也就是说你就算脱离了六道轮回,声闻道、缘觉道的菩薩都怕靠着境界来昧着佛心做很多事情。太可怕了,到了天上这么高位置的菩薩们都怕做错事情。師父在人间如履薄冰啊,讲话不敢乱讲,一篇文章的字改了又改,一件事情思了又思,想了又想,知因了果啊。(节选)
白话fo法3-2实修是境界,业力是增上缘
单修法门而不修心的人是越修越执著入魔不知道。比如某个人经常说:这个人能够看见了,那个人也能够看见了,我最好也能够看见。法有两种:一种是佛法;还有一种是魔法。单修法的人你能够知道是佛法还是魔法吗?如果修不到佛法不就是魔法了吗?你修魔法了不就得不到佛法了吗?正和魔就差那么一点点。犹如钟走不准时不是好的钟。所以一定要修心而不能单修法。(节选)
白话fo法3-2实修是境界,业力是增上缘
实际上修心比修法更重要。修法是表面的东西。比如嘴巴里讲起佛法一套一套的,说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不好。今天去这个庙里拜拜,明天去那儿烧烧香等等。如果不修心连做人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能够真正地懂法吗?師父情愿你们把心修得好一点,也不要只做表面的东西给師父看。修法不如修心,因为万法唯心造。所有人间的东西可以称为人间法,都是由心造成的。心在想什么这个世界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举个例子:过去有些人开会之前就会想:今天要挨领导批评了。一进会场看到别人的脸就会觉得别人要斗他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你心中想出来的。你今天想生意很好,实际上生意今天就是好。有些人觉得风水不好在家里搬来搬去的,还是觉得不好,他们就是不懂去念经、调节和改变风水的问题。人的心也是很重要的。有一句话叫“福人住福地”就是这个道理。人的心不好住地风水再好,也是没有用的。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学法的人想着要修出各种花样来。实际上修出各种花样并不是好事。只有佛菩薩是先天无极正法,修出来就是正法。这个已经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之中了。学法的人想学这些东西就变成魔了。因为这个东西对于他们来讲太高深了。比如说,中学生想学博士的课程是读不了的。但是我偏要读,能读吗?可以读。读偏了。最后跟大家讲,一个念头、清净心。把你的心放平静,什么事情都没有了。(节选)
❤️wenda20130104 34:49
修心与修行的关系❤️
第四自然段:
師父跟你们讲得再仔细点。心,你想了,你想想看,到今天为止你从小想了多少事情,你想过的多少事情都是白想的,都是空想的,都是妄想的。我们小时候想了很多事情,“大起来我要成为怎么样”——想过多少,全是空想。我们小时候有多少物质?“我能够得到这个奖状就好了,我得到那个奖状就好了”,全部都是空的。所以心境——心和环境,实际上永远是对立的。因为你心中想着什么,环境不一定是顺着你的,所以心境对立。你想干什么,它不顺着你;你想做什么,它不能理解你。你就是跟一个人接触,你想说服他,他就是不理解你。
第五自然段:
对外环境,我们怎么样克制自己因为心境对立之后所产生的恐惧、忧患、喜乐?我们对不理解的人会产生一种忿怒,有时候还会产生一种愚昧的心。因为觉得“这是个不可能的事情,这是一个做不好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能找到怎么样救度众生的要点,因为我们的心和环境成了对立面。
第四和第五自然段延伸:
wenda20161030B 50:11
如何改善学佛的外环境
男听众:師父,您看图腾看到有些同修做了很多功德,外环境很差。外环境差,除了念解结咒,还怎样改善呢?
師父答:外环境很差,除了念解结咒,还要念心经、消灾吉祥神咒,实际上消灾吉祥神咒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消掉你的灾,让你环境变得越来越好,顺利。
❤️外环境不好可通过佛法改变;根基好、修为好就不会受外境影响Wenda2017090131:04❤️
心佛相应 远离颠倒梦想——摘录卢tai长讲述于观音堂
菩薩叫我们不是要苦修行,而是要用妙法来救度我们现在的人生。现在是末法时期,必须用妙法来改变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学佛人,我们要懂得去除烦恼,往四圣道进步,这些都是让我们今后在人间有所修为的一种境界,我们必须往这个方向走。我们修内就是要经常地反省自己:我做错了什么?我学佛学到今天,第一,我有没有贡高我慢?第二,我是否对得起自己的佛心?我今天所有做的事情,跟菩薩比相差多远?我有没有慈悲心?我看见很多的众生,我是不是很烦恼了?我看见这个人,我愿意帮助,而那个人我不愿意帮助的,他来找我了,我会觉得烦恼吗?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修内、修涵养、修学佛的境界,在内心培养涵养,你的境界到没到菩薩?
第六自然段:
所以真正的空就是心法两空、心境两空,什么事情都要真的放下。佛法告诉我们“悟者日用无生,迷人现前隔佛”。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开悟的人,他每天智慧,他每天“日用无生”,就是他每一天用智慧来生活,不会生出烦恼。没有智慧的人,天天烦恼缠扰着他。“迷人现前隔佛”什么意思?迷惑之人在菩薩面前也看不见菩薩,就是在佛法面前也不知道这是佛法,就像隔开了佛一样。很多人明明找到了这么好的法门,找到了这么好的佛法,但是却不好好修,他就远离了佛法。
第七自然段:
了知万法皆空,一切都是佛性的变现,当你知道这些,你的心却无罣碍,你的心才能破除心中的迷误和存物,这样,你的心中就会慢慢地无四相。能够远离四相,你就远离了障碍和罣碍,才能见到真佛。你心中本性当中的佛,才能慢慢地在修行中显现出来,才能用你人间的心修成和佛一样的境界,那就是佛教界经常讲的“心佛合一”。
第六和第七自然段延伸:
白话fo法6-36、学佛人就要开悟
悟者日用无生,迷人见前隔佛。开悟的人每日所接触的,都是没有生成或生出的物质,没有生就是没有受。开悟的人做的所有事情,要觉得没有生出,尽虚空,遍法界,没有限制。举个简单例子:什么叫没有限制?生命没有终极就等于没有限制啊,我今天做善事了,做功德了,你愿意做多少功德,就可以做多少,那你是不是没有限制了。接下来讲“迷人见前隔佛”,就是迷惑颠倒的人、迷途不知返的人,他见到境界他就跟佛菩薩隔开了。比方说我们刚刚在这里求菩薩“我要好好念经修心”,但是一看到钱了,马上就把菩薩忘记了。“我要开始发誓了,Tai长讲得太有道理了,不能吃活得东西啊”,一进自助餐,一看这么多东西,眼睛看见境界了,他马上就隔佛,马上就把菩薩忘记了,就是菩薩不在你身上了,马上就准备狂吃了,吃完这一顿我以后再不吃也可以。见到境界他熬不住了。(节选)
❤️Wenda20200719 34:52
如何深刻体悟“看破法界红尘幻影,诸法空相”❤️
白话fo法9-17、悟空才能真实不虚
要学会无我,无我实际上就是法性空。“无我”是什么?就是万法皆空啊。你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看成是空的,你就不会生气、不会难过了。一件事情让你不开心了,过一会儿没了,就空掉了,成空性。人家讲了一句话,你不开心了,过一会这句话也没了,因为无我就是法性空。在你心中残存了,那么你就是无法性空,就是你没有办法让你自己的本性空。
因为这个法性空是由因缘所生,今天让你们出家了,你们也是因缘果报,所以法性空实际上就是无生无灭。无生无灭是什么?就是没有。把自己想得小一点,我有什么?你们生出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你们跑到澳洲来了,你们也是什么都没有,现在也不要有我。所以,把众生当成自己的道场,烦恼即为道场,有烦恼之后,会产生智慧,才能成为菩提。(节选)
❤️wenda20131129 44:07
如何理解“求人不如求己”、“心佛合一”❤️
第八自然段:
今天跟大家稍微讲得深一点,因为佛法要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佛法来解开心中的烦恼,你就开始进入了般若智慧中。如果学了半天的佛,还是天天迷惑颠倒,想不开、道不明地忧伤,就是远离了般若智慧。
第九自然段:
佛法里有禅定,要入禅定而心不散乱。禅定是什么?把思维集中在某一点上。你们看師父,我吃饭,我就很开心;我做一件事情,我就很开心,当时其他的我都可以忘记。而我们现在的人修心,念经的时候想到要吃饭、睡觉;睡觉的时候,想我今天还没念经呢,总是散乱的心。一个真正解脱的修行者,他要明白,要觉醒——觉悟和醒过来。菩薩认为我们人在人间的很多想法都在“睡觉”——没有觉悟,没有醒过来。師父曾经跟你们讲过,師父像一个闹钟,每天让你们早早地起来,叫你们好好地念经,在唤醒你们心中的佛性。希望你们变得越来越慈悲,越来越能够为别人想,不要整天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解脱不了,不要想的都是自己的事情,这样你才能增加禅定的能力。
第八和第九自然段延伸:
❤️wenda20141130A 46:09
不管什么境界,只要到了般若就是智慧充满❤️
白话fo法11-47【究竟 禅定 觉悟 】
修心要学禅定。心定不下来,哪里会有开悟的境界呢?心清净,才能调伏自己散乱的心;心中杂念太多,静不下来,智慧就没有了。有智慧的人,心一定能够定得下来。所以佛法界讲“制心一处”,把自己的心放到一个地方,念经就是念经,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師父在槟城法会上讲了,一位比丘问他的師父:“師父,你现在修心是觉悟了,在你开悟之前,你干什么?”那位師父回答说:“我是念经、睡觉、吃饭。”“那你现在开悟之后呢?”“也是念经、睡觉、吃饭。”“那你的开悟和没有开悟有什么区别啊?”師父告诉小和尚:“开悟之前,我睡觉的时候想着念经,念经的时候想着吃饭,吃饭的时候想着睡觉。现在我开悟了,念经的时候就是念经,睡觉的时候就是睡觉,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这就是一心一意、全心全意,这就叫开悟啊。”
你们现在在观音堂听師父讲课,如果你们的脑子里还在乱想,你们的心不就是散乱的吗?那么怎么开悟啊?你们坐在这里听師父讲课,就要把其他事情全部忘记。年纪大的要忘记自己的年龄,觉得自己和大家一样都是菩薩,自己学得很开心,学佛学得忘了年纪。这样就是用禅定来调伏自己的心,制伏一切累世的恶习。很多人的习惯都是累世积累的,每个人的今世都跟自己的前世有关系,就是因为前世的业,今世才会这样。(节选)
【智慧小故事:樵夫抓觉悟】20170923 意大利
有一位樵夫生性愚笨,有一天上山砍柴,他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便走上前去问:“你是谁呀?”那动物说:“我叫‘觉悟’。”樵夫心想:“我现在不是正好缺少‘觉悟’吗?干脆把它捉回去!”
这时,觉悟对樵夫说道:“你现在想捉我吗?”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什么事它怎么知道?这样吧,我不妨装出一幅不在意的样子,然后趁它不注意时捉住它。
觉悟又对他说:“你现在又假装成不在意的样子来骗我,等我不注意时把我捉住。”樵夫的心事都被觉悟看穿,所以很生气。为什么它都知道我在想什么呢?谁知,这种想法马上又被觉悟发现。它又开口:“你因为没有捉到我而生气吧!”于是樵夫从内心检讨:我心中所想的事,好象在镜子里一般,完全被觉悟看清了。我应该把它忘记,专心砍柴。我本来就是为砍柴才来到山上的,实在不应该有太多的欲望。樵夫想到这里,就挥起斧头,用心地砍柴,可能是用力过猛,斧头掉了下来,却意外地压在觉悟上面,觉悟立刻被樵夫抓住了。
这个故事告诉你们,悟性是在没有欲望的时候才会体现的。一个觉悟的人,是不会有欲望的。慈悲是在没有私心杂念的时候才会出现的。当你放下了,你就有觉悟。不跟别人争了,你不就是提高觉悟了吗?你想去跟人家斗的时候,就没有觉悟了。所以要懂得“以诤止诤,不得止,唯忍,能止诤。”一个人想跟人家斗,一定要以诤止诤,制止他的诤,最后你“不得止”,止住不了,唯有忍耐能止诤,这个法实乃尊贵。
❤️Wenda20190802 36:31
師父开示禅定方法❤️
第十自然段:
怎么能够禅定呢?要专注精神方面的统一而不散乱,靠的是一种禅定心。这种禅定心在禅宗里怎么来的?首先要去除妄念,也就是要集中心中的力量。“我今天要开始念经了,我要开始禅定了,我要把所有其他的杂念全部忘掉,去除杂念,然后集中我的心力。”因为心中有力量,当你发出愿力,发出一种心力的时候,心识会转换成一种力量(心识就是心里的意识)。举个简单例子,你家里出事了,你心想“我今天求菩薩保佑,我用全部的心力来求菩薩,菩薩一定会保佑的”,你求的时候心力集中,意念非常集中,你心里的意识认为“佛菩薩一定会救我们家里的人”,这时你的心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你才能解脱世间的烦恼,你的心中会产生一种圣果。很多人坐禅,说“我禅修,禅定”,没有力量,没有能力,坐在那里只能打瞌睡,“入定”了——入的那叫“昏沉大定”。一坐下来就要睡觉,很多人一念经就睡着了。当然有人问:“師父,我一念经就睡着了,好不好?”我说:“总比脑子杂念横飞好。”但是如果你能集中精力好好地念经,你的力量、心力就不会涣散。如果你心力集中,能够完全解脱世间的烦恼,你会引发内心的大能和智慧。一个人如果心力集中,坐在那里求一件事情,他的能量无限,那种智慧和巨大的能量体——我们说正能量,全部都会出来。用现代话讲就是“专注力”,你们想想看,一个人专注一件事情是不是能够成功?一个人对这件事情没有专注力,就不能成功。所以去除妄念靠自己的专注力和自己的觉醒能力。佛教界说,如果能够去除妄念,能够有去除妄念的能力,而且能觉醒了,你就是佛教界讲的“定觉支”。人要定得下来才能有觉悟,禅定,禅坐得下来,才会有定力,才能有智慧。
第十一自然段:
学佛人想要求自己能够做一个解脱的人,要学会觉醒,要增长内心对外界刺激的承受力。因为我们每天内心对着外缘都会刺激自己,今天感情受伤了,今天语言受伤了,今天别人的一个行为让内心受到了刺激,而让我们痛苦不堪、苦恼,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散乱和心识的丢失,因为妄念四起了。“他这么恨我,怎么办呢?我要反扑,我要对他进行正面的交锋还是在背后怎么搞他?”你的心就会散乱,就会引起你的苦恼,而且在思维中想去报复,想去做某一件事情,只要在你意识中成为一个焦点,你很快地就会心智丧失,因为害怕。
第十和第十一自然段延伸:
Wenda20200731 01:04:13
如何提高心力
女听众:師父,请问怎么可以提高自己的心力,就是提高心的力量?
師父答:要有愿力才有心力,你没有愿力哪来的心力?“我一定要去做这件事情”,那么好了,心力强了。天天早上爬起来,“我一定要做”;碰到困难挫折,“我一定要去”。那么叫心力。心力跟愿力来的,你愿力都没有哪来的心力?(对。通过念经的话,就是念什么经也可以帮我们提高自己的心力?)念心经,心经增长心力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把这个世界上什么都看穿了,你不就心力增加了吗?(对)你在执著某一件事情哪来的心力?“哎哟,万一不行怎么办?”“哎呀,我没面子。”好了,心力不足。“我没面子,我丢人。”人家不怕困难的,相信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空的,有什么?做不成也没关系。好了,心力强了(明白了)
❤️Wenda20190517 48:03
念经速度突然提升说明什么;心力与愿力的关系❤️
wenda20160327A 03:27
如何理解“精进”后才能“禅定”
男听众:師父,“六度万行”中,“精进”后面是“禅定”,如何理解这个次第?是不是一个人只有精进了才能达到禅定呢?
師父答:那是啊,这个是成正比的。“六度万行”也是你在做,也是你在修,然后等你修到已经能够控制自己了,守戒了,那你的禅定就开始有了。举个简单例子,你很想发脾气,你突然之间能够不发脾气,是不是你因为守戒了,然后“定”啊?戒之后能定,定之后才能生慧。
❤️wenda20170526 01:15:57
心灵fa门同修如何修禅定❤️
zongshu20170608 08:49
自性解脱靠自己的觉悟
Tai长语:给大家讲讲“自性解脱”。自性解脱靠觉悟,就是你用自己的本性经常问问自己,你到底想得到什么?你到底想烦恼还是想让自己得到解脱?解脱,靠别人解脱不了,只有靠自己,所以自性解脱就是你要用自己的本性来解脱。
Wenda20180803 17:30
梦见菩薩点化如何解脱烦恼:常应心念,即得解脱
男听众:一个師兄早晨做个梦,第一梦境是梦见師父,第二个梦境是梦见飞起来了,在找观世音菩薩。然后一想:“其实观世音菩薩不就在我身边吗?只是我看不到。”他就问观世音菩薩:“人间为何有种种的烦恼?如何解脱烦恼,断尽烦恼?”然后就听到有一个心声回答:“接连烦恼,常应心念,即得解脱。”请師父开示一下“常应心念,即得解脱”。
師父答:经常问问自己,经常问问自己的良心做事情,人家说“揪着自己的良心来做事”,你就不会走差错。
Wenda20180622 01:15:51
如何快速觉醒
男听众:師父,您曾经说过: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从古到今有多远?谈笑之间。从佛到我有多远?觉醒之间。您说一下最后这句话吧。
師父答:佛就是没有“我”的,整天为人家活着的,哪有“我”?(“觉醒之间”,怎么样让我们快速地去觉醒啊?)觉醒就是开悟。现在不吃活杀的人,他就觉醒了,这种人以后就不会去造业了,杀业不造的话他就不会下地狱了,是不是觉醒了?那你说现在不抽烟、不喝酒的人是不是觉醒了?(对)把自己肝喝坏了,烟把肺抽坏了,这不是还没觉醒吗?(明白。就是您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就是觉醒?)对,就是觉醒啊,觉醒要靠这个基础的(明白)
第十二自然段:
所以要懂得菩薩讲的“诸行无常”,我们做什么事情,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四大皆空。今天想了半天,做不到,那这事情是白想,你去想它干吗?想了之后只会在你八识田中增加烦恼和障碍。今天去做了,接下来会有报应,然后你又害怕,害怕之后最后还是没有。为什么?你被别人报了,冤冤相报,到了最后结束了,还是以别人报应给你或者你报应给别人为解脱——这个解脱那是虚妄的。那是一种暂时的快乐,好像“我战胜他了”,实际上是一种人间的烦恼,当时的环境让你能够得到一种暂时的心里的舒缓。
第十三自然段:
世间的一切物质,无论是物质现象或者是精神上的,你所用的一切手法,在物质现象中,佛法就把它称为“色法”;如果在精神现象上,你恨别人、跟别人作争斗,其实这就是叫“心法”。都是留不住的,你的意念会留不住,你和别人的争斗也会逝去,别人对你好、对你不好,都会失去。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是不永恒、不常住,因为所有的色法和心法都是性体本空的,都是空的。你心里想的是空的,物质上去做的,最后得到的也是空的,所以叫“四大皆空”。所以菩薩告诉我们“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你要懂得这些道理,不要再去执持世界上很多你本来就得不到的东西,而且是虚妄的东西。就是别人伤害你了,你去报复他,只会反弹给自己更多的痛苦和磨难,让自己在红尘中、在烦恼滚烫的油煎中,再一次、再一次地伤害你的心。要懂得虚妄不实的物质,就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我们不要去采取任何的追忆、难舍、瞋恨、忌妒、放不下。菩薩叫我们解脱。对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要提早去担忧,给自己带来很多苦恼,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和忧愁?
第十二和十三自然段延伸:
白话广播讲座10集无缘大慈是功 同体大悲是德
要真正找到这一世来这个世界的目的——我们就是来跟着佛陀修心,借假修真,解脱出离。所以想通了,钱财算什么,物质名誉算什么,一切都是空的,因为人的一生再怎么样辉煌,也有结束的一天。面对这一切,时常去思维,提升自己的正信正念,明白无常观,明白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要懂得这个世界上一切的拥有,包括你的生命,都是暂时的,只是暂时拥有了你这条命。你的生命你都不能永远地拥有——而且实际上没有拥有你的生命,因为它会失去——更不要说物质你拥有不了。我们小时候拥有的东西现在都没有了,我们现在拥有的东西可能以后都会没有。你们拥有的青春没了,你们过去拥有人间各种各样的东西,现在实际上都过去了,都没了,连过去的自尊、自信,所有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白话fo法2-28、抛开虚妄执著,修成悟性智慧
世界上的人要对法律负责,而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你们修行的人,自己种下的因,当尝受到果时,不要怪人家。自己的苦来了,都是自己种的恶因。果报来了,无人替代。同样犹如人在世间,病到痛时,方知苦,一定到了生病的时候,才知道人生苦啊,这身体的病痛苦啊。
健时都为他人忙,同样道理健康的时候都是在为人家忙,忙到最后,等到自己的身体不好时,才知道我苦啊。
人不求事,事自然成,天降雨水,溪自然存。你不要去追求任何的事情,事情就自然成功了,我不去求它,我去努力,成功就成功,不成功就算了,如果你拼命地去求,就不成功了。天下的雨水,你只要有一条小溪,雨水就自然存放在里面了,难道学佛不是这样吗?(节选)
白话fo法4-2、用般若智慧在人间寻根
師父现在给你们讲的都是高深的、怎么样运用你的智慧和灵魂来控制你、来度过人生的佛法。要让人生充满智慧,洗涤干净,来过完这段人生之路,很不容易啊。既然你来做人了,你就要忍受人间的不平、人间的痛苦、人间的灾难、人间的所有一切给你带来的不公正。(节选)
第十四自然段:
学佛学到后来,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本性中第九意识的智慧,去改善那些可以改善的事物。这件事情还能改善,我们就尽力去把它改善。对改善不了和已经发生的事物,要学会勇敢地用禅定去面对它,定住自己,“已经发生了,已经这样了,我不想再去纠缠,我不想再为这件事情给自己制造更多的烦恼”。现代人“惟人自召”,别人骂你一句,回到家里想不通,他骂你的一句话,你回家可以拿这句话来想一百次,来伤害自己一百次,这就是愚痴。
第十五自然段:
菩薩叫我们要懂得坦然接受一些现实,对人间的任何事物没有丝毫的喜怒哀乐,没有激动,不要对任何事情产生激动的行为和思维,面对外缘给你任何的刺激都要如如不动,这样你就会不添加自己的烦恼。你一定要记住,因为这一切都会过去,烦恼会过去,法喜也会过去。任何人去纠结人间的欢喜、烦恼,他只会解脱无望,平添自己在人间更多的苦痛。
第十六自然段:
所以我们要面对外缘,就是外面的刺激,自己好好地用禅定,不起苦恼,慢慢地,不去快快地反应。对任何一件事情,不要人家骂你一句,马上骂回他,人家对你好,马上回报他,人家对你怎么样,马上就怎样,你不要啊,你要如如不动,因为这些事情很快都会过去。你只要想好了应该一步、两步怎么做,你就产生了智慧,这在佛法界就称为“行舍觉支”。
第十三、第十四和第十五自然段延伸:
Shuohua20170728 23:40
多方面修心才能长智慧
Tai长语:学佛人要谦虚,谦虚生智慧,骄傲长愚痴。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有很多方面才会长成智慧。首先要恭敬,有恭敬心长智慧;还有要懂得,结善缘心也能长智慧;谦卑心长智慧;忍辱心长智慧。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他有很多“心”一起来的。
白话fo法7-19、因烦恼而生智慧
要懂得,智慧与禅定就能把一生种种的烦恼全部消灭干净。大家想一想,什么意思呢?当一个人拥有智慧,一个人的心能够定得下来,就是禅定,那这个人就能够消除烦恼。烦恼来的时候,最怕有智慧的人,烦恼来的时候,最怕心能够定得下来的人。“不好啦,出事了。”“你告诉我什么事情?”马上有办法解决,智慧生出来了。不慌不忙,就能解决事情。要懂得,禅定加上智慧,就可以消除你无限的烦恼。
人的毛病实际上就是自寻烦恼,烦恼是你自己找来的,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啊。你找来了烦恼,你又没有定性,你又没有智慧,你怎么能够去除它呢?就等于你把垃圾带到家里来了,你又不能把它清除出去,那么你家里的垃圾就会越来越多。(节选)
Wenda20170709B 30:12
如如不动,随缘而静;不要增加苦种
Tai长语:我们身处人间,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要学菩薩如如不动。怎么样修心?就是心要定下来。“如如不动”就是:外界再怎么转,心不转;外尘再怎么动,心不动,随缘而静。我们不要去增加自己受苦的种子,不要增加苦种,就是不去造那种因是最重要的,这个因是最能够伤你的,因为在造因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造因。
白话fo法3-7、节制欲望,忍人所不能忍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精神专一才能达到定,就是说能约束自己的人,这个人才能达到定力。“我要学佛,我要约束自己,我不能乱看、不能乱想、不能乱讲、不能有杂念,祈求观世音菩薩帮助我驱除我的杂念。”观世音菩薩一定会帮助你的。要记住:约束自己苦修行就是得如来智慧,就是得佛菩薩的智慧。当一个人定得住的时候才能产生智慧。
任何时候都要约束自己。你是菩薩,你是有形象的,笑都不能乱笑。要学会克制自己,那才叫约束自己,那才叫学佛。人要有尊严,约束是非常重要的,定力就是靠约束得来的,想做的不能乱做,想吃的不能乱吃。跟随师父学佛法就是要约束自己,要想修成正果就是要约束自己、克制自己,才能带来心中的法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