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集广播 善法增智慧 佛法亦般若

学佛,菩萨就是让我们要知无常,这就是根本智。当一个人能够知道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无常的,他还会为一句话去争吗?还会为一件事情去闹吗?还会为某一个物质去跟人家抢吗?一切这么地无常,就失去了。为什么这么执著呢?因为你觉得这个东西是有常的,“我拥有了,可能我这辈子就拥有”,这辈子也是临时的、短暂的,你最后拥有了什么?你们曾经拥有过青春,曾经拥有过很好的工作,或者曾经拥有过很好的家庭,或者曾经拥有过很好的身体、很爱的孩子,这一切随着无常全部变化了。所以懂得最后的变化,你就得到了根本智。《金刚经》里面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什么叫“如是观”?看穿吧,就这么回事。“应作如是观”,就是就这么回事。

我们在人间,每个人都在追求一些名利财富,而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黄金,也不是钻石,那是智慧。很多人一辈子有钱、有名、有利,最后全部失去,因为他没有智慧。佛陀曾经在《正法念处经》中说过:“宝物归无常,善法增智慧,世间物破坏,善法常坚固。”这是佛陀经文里讲的。人间的一切宝贝和物质,到最后全部都没有了,无常就是失去了。你如果懂得佛法,懂得行善积德,会增加你的智慧。“世间物破坏”,这个“破”和“坏”是两个字合起来,先是破,就像一件衣服一样先破了,慢慢就坏掉了。所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东西都会破、坏掉(破了,坏掉了)。一个房子先是破了,最后这个房子倒塌,坏掉;一个人先是破掉了自己的善良,破掉了自己的慈悲,变得越来越自私,最后这个人就坏掉了,叫坏人。所以“破”“坏”是两个字。“善法常坚固”,“善法”当时讲的就是佛法,越来越坚固。你们什么东西都会坏,在脑子里的佛法是永远不会坏的。“善法常坚固”就是说,用佛法来讲,今天只要行善,一善解百灾,行善是佛法,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坚固。

在人间不执著的学佛人,就是拥有了初等智慧。这就是告诉你们,人间的智慧分成好几等。有的人叫聪明,不叫智慧,很会做生意,算计别人,今天多赚你,开心了,以为人家不知道,这叫聪明;实际上当别人知道之后,下一笔不跟你做了,你就失去很多,那么你就是没有智慧。而拥有智慧的人,“我给你赚,我给你多赚一点,我少赚一点,下次你还找我”。实际上智慧跟聪明是不一样的,聪明的人是计量利弊得失,智慧的人是会拥有下一次。

太虚大师经常说一句话: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就是如果你这个人做得像菩萨一样,那么你这个人“是名真现实”,就是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现在已经是一个实实在在真正的好人,好人就离佛不远了。

佛陀曾经在《阿含经》中讲过有五种非人。什么叫非人?不像人。“非”就是“不是”,讲得不好听,不是人——非人,看看你们有几个对上了。不像人的五种“非人”,佛陀讲“应笑而不笑”,应该笑的你不笑。“应喜而不喜”,应该欢喜的你不喜,你看人家都在笑,你在边上脸冷冰冰的。应该欢喜,大家都在欢喜,你不开心,你这个人跟人家是不是有距离?“应慈而不慈”,应该慈悲的时候你不懂得慈悲。“闻恶而不改”,听到了恶的东西,知道了自己有恶的东西,人家告诉你“你这个毛病很不好”,知道不好的东西就不改。师父经常跟你们讲,有缺点要马上改,动物是不会改的,你们是人,人为什么不肯改自己身上的毛病?“闻善而不乐”,听到人家说“这个人很善良,这个人帮助别人”,你不开心了。听到别人说“我去做了件好事”“我们去放生了”,你要快乐,“你放生了,真好真好”“你去帮助他了,很好很好”,心里想“以后有机会我也去做”。如果你听到人家说善事、好事情,你不快乐,不像一个人。

学佛人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着。人现在的毛病就是一碰到事情,首先想一想“跟我有关系吗?我能获得利益吗?没有利益的我不干”,那就是为自己活着。人活着应该利益世间一切众生,必须要断掉一切非法之想,就是不如理不如法的想法。就像一个老伯伯,年纪这么大,去度一个小女孩,度到后来想动什么坏脑筋,那就叫“非法之想”,而且是利用佛法在做“非法”。

要心无贪著,亦无罣碍,平等说法。平等说法是什么?就像你们在下面接电话的人,要平等说法,不管他是老妈妈、老伯伯,一律平等说法。所以接电话的人,他的素质很重要,讲得好,救人家一条慧命。恒为一切,“恒”就是永恒长久,去做一切弘法的事情,不分贵贱,正知正见。正知正见就是正确的知识、正确的见解。师父叫你们一定要正确,正知正见。

佛法是一盏明灯,它照耀着我们的心中,也是我们人类的救星,所以没有佛法的人等于没有找到救星。希望你们要找到救星。

第一自然段:
学佛,菩薩就是让我们要知无常,这就是根本智。当一个人能够知道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无常的,他还会为一句话去争吗?还会为一件事情去闹吗?还会为某一个物质去跟人家抢吗?一切这么地无常,就失去了。为什么这么执著呢?因为你觉得这个东西是有常的,“我拥有了,可能我这辈子就拥有”,这辈子也是临时的、短暂的,你最后拥有了什么?你们曾经拥有过青春,曾经拥有过很好的工作,或者曾经拥有过很好的家庭,或者曾经拥有过很好的身体、很爱的孩子,这一切随着无常全部变化了。所以懂得最后的变化,你就得到了根本智。《金刚经》里面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什么叫“如是观”?看穿吧,就这么回事。“应作如是观”,就是就这么回事。


第二自然段:
我们在人间,每个人都在追求一些名利财富,而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黄金,也不是钻石,那是智慧。很多人一辈子有钱、有名、有利,最后全部失去,因为他没有智慧。佛陀曾经在《正法念处经》中说过:“宝物归无常,善法增智慧,世间物破坏,善法常坚固。”这是佛陀经文里讲的。人间的一切宝贝和物质,到最后全部都没有了,无常就是失去了。你如果懂得佛法,懂得行善积德,会增加你的智慧。“世间物破坏”,这个“破”和“坏”是两个字合起来,先是破,就像一件衣服一样先破了,慢慢就坏掉了。所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东西都会破、坏掉(破了,坏掉了)。一个房子先是破了,最后这个房子倒塌,坏掉;一个人先是破掉了自己的善良,破掉了自己的慈悲,变得越来越自私,最后这个人就坏掉了,叫坏人。所以“破”“坏”是两个字。“善法常坚固”,“善法”当时讲的就是佛法,越来越坚固。你们什么东西都会坏,在脑子里的佛法是永远不会坏的。“善法常坚固”就是说,用佛法来讲,今天只要行善,一善解百灾,行善是佛法,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坚固。

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延伸:
20180519新加坡
人命就在呼吸之间,学佛就是要懂得人生苦空无常。我们每个人来到了这个世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下的只是一生的遗憾和悔恨。学佛就是在激活我们的慧命。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如过眼云烟。对于大千世界来说,我们人非常渺小,只是一粒微尘,要学会放下。一滴水,怎么样才能够让它不干枯呢?只有把它放入大海。一个人怎么样才能解脱痛苦呢?只有将心融入佛的智慧,才会获得解脱。我们对人间的一切太执著,只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在古印度有一个国王嘎那日巴 ,他和王妃的感情特别好,多年来两个人两情相悦,难舍难分。有一天,国王突发奇想,他想考验一下王妃对自己的感情有多深,他就让贴身仆人谎称国王被老虎吃掉了,自己躲在皇宫的花园里观察王妃的反应。王妃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五脏俱焚,伤心过度,当下就气绝身亡。国王见此,肝肠寸断,悔不当初,把王妃的尸体背到了尸陀林,终日守护在边上,寸步不离,一边痛哭一边深情地呼唤王妃的名字——瓦帮嘎那。尸体慢慢地开始腐烂了,变成了白骨,白骨又渐渐地风化,但他始终没有离开,就这样他在尸陀林守护着王妃的尸体八年。
后来有一位法师想救度他,他捧着一个非常珍贵的瓦罐到了尸陀林。他看见国王,慢慢走过去,有意地在国王的附近把手一松,瓦罐掉在了地上,摔成了一堆碎片。法师装成非常伤心欲绝的样子,一边哭喊一边叫着:“瓦罐啊,瓦罐啊……”国王见后忍无可忍,暂时停止了对王妃的思念和呼唤,走过去劝他:“你这个人真的很蠢啊,瓦罐破了值得你这么伤心吗?难道它会永远不碎?你再找一个瓦罐不就完了吗?”法师反过来说:“你这个人比我更笨啊,我的瓦罐碎了,至少还有碎片,你的王妃现在连微尘都不见了,你还在这里痛苦不堪。”国王如梦初醒,顿然明白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没有长久的,进而对法师生起信心,请求他摄受自己。后来在法师的教化下,他完全证悟了佛的本性,成为了一个大成就的圣人,到处去教化众生。
我们现代人对感情的贪执特别可怕,开始对世界上的一切拼命地求,求到之后又怕失去,所以要学习佛法的观行无常,才能克服自己的贪心贪念。学佛人要学会想通、放下。珍惜你今天还拥有的,你要感恩别人给你带来的一切幸福和快乐。你要宽容周围的朋友,凡事退一步海阔天空。每天让观世音菩薩的慈悲常住心间,你能化解一切人间的烦恼和灾难,你才能在人间得到真正的般若和快乐。 (节选)白话fo法11-31 学佛的基础是学根本智 学佛要抓住根本。根本是什么?就是我要不迷惑、不颠倒,那就是要抓住一个法门。这个根就像造房子一样:只要地基打得好,造房子的高低就是另外一个概念;如果今天没有把这个地基打牢,你再怎么造,房子总有一天会倒塌下来。比方说,我今天修学心灵fa门,我就好好地放生、许愿、念经,我把这三个根本抓住了,其他的都可以慢慢修。如果你今天不放生,单单许愿、念经,你打不成一个好的基础;如果你今天单单放生,你又不念经、许愿,你这个人也成不了佛。这个就叫根基、根本。只要把根本抓住了,你马上就会有成就。很多人刚进来学习心灵fa门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他就做放生、许愿、念经这三样事情,他的功德就很大,学佛、拜佛、求佛马上灵验。 我们学佛的许愿根本就是要度化众生。那么众生在哪里呢?众生在人间啊,菩薩和佛已经在天上了。菩薩已经是一地菩薩、二地菩薩,要成为八地菩薩以上,菩薩就能成佛。他想成佛的话,他就要度众生。众生在哪里?在人间啊,天道也有众生。所以菩薩要想成佛,就必须要到人道或者天道度人。因为众生在世间,所以度众生,菩薩就要来世间,离开世间哪有众生啊?所以修出世法,必须要先修入世法。师父讲到现在,不知道你们是否听懂了?表面上说我要修成菩薩,这是出世法,但是你没有入世法的根,你是出不了这个世间的,听得懂吗?你不救别人,你自己成不了佛,所以你必须要在入世法当中好好地来救人,你才能出世。(节选)

问26:请问根本智和智慧的关系,如何开启根本智?
答26:人有好几种智慧,一种是人间智慧,另一种是菩薩的智慧,就是根本智,般若智慧。从根本上开悟明理的是根本智,只是想在人间更富有、追求人天福报,就是人间智慧。

白话fo法3-8 开启根本智,破无明烦恼
今天给大家讲“根本智”。一个人要从根本上来挖掘他的智慧,叫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智慧。因为只有自己知道完全挖掘了自己最深处的智慧没有?那是菩薩的智慧,你才能断无明烦恼。烦恼是什么?菩薩说“烦恼即菩提”。你只有用你的智慧来化解烦恼之后,烦恼就成为菩提了。很多人嘴巴很会讲,他能解释世界的万物,万有的现象,这个也能说,那个也能说,这个人是不是般若智慧啊?并不是。这叫“后得智”。就是说这个事情已经存在了,他才知道的,这个智慧叫后得智。后得智也是不容易的。就像《三国演义》里讲的,诸葛亮是未卜先知,曹操是事后才知,这就是智慧不同。一个是能够预测,一个是时间差不多了才有感觉了。后得智是从根本智上生出来的,就是从原始的善灵、原始的最根本的本性散发出来的智慧。

实际上,追求般若就是绝顶智慧的一个作用,而且有了般若智慧之后你是无所不能的,什么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智慧”这两个字,实际上是无知。因为他追求的是人间的那种智慧,他所享受的和他所得到的是人间的智慧。因为人间的智慧是有限的,只有从人的本性散发出来的智慧才是无限的。人间的智慧是被人追求出来的,很多人追求聪明、追求智慧,以为这个聪明、这个智慧对于他很重要。什么叫聪明?什么叫智慧?师父经常跟你们说:“聪明不代表有智慧,智慧里一定包含有聪明。”但是这个智慧还是有等次的,它不是最高的境界,真正的智慧叫般若智慧。人间智慧是一般人的智慧,不是最高的智慧。(节选)

Wenda20180105 53:17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智慧,智慧能断烦恼

Wenda20180105 01:35:45
根基、根本智是在第几意识

第三自然段:
在人间不执著的学佛人,就是拥有了初等智慧。这就是告诉你们,人间的智慧分成好几等。有的人叫聪明,不叫智慧,很会做生意,算计别人,今天多赚你,开心了,以为人家不知道,这叫聪明;实际上当别人知道之后,下一笔不跟你做了,你就失去很多,那么你就是没有智慧。而拥有智慧的人,“我给你赚,我给你多赚一点,我少赚一点,下次你还找我”。实际上智慧跟聪明是不一样的,聪明的人是计量利弊得失,智慧的人是会拥有下一次。

第四自然段:
太虚大師经常说一句话: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就是如果你这个人做得像菩薩一样,那么你这个人“是名真现实”,就是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现在已经是一个实实在在真正的好人,好人就离佛不远了。
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延伸:
Wenda20200216 46:25
什么是初等智慧
男听众:您开示过:在人间不执著的学佛人就拥有了初等智慧。師父,智慧分几等?怎么叫初等智慧呢?
師父答:刚刚开悟,初等智慧就是你刚刚开悟不久,你刚刚懂得什么叫佛法,这叫初等,你稍微懂得一点觉悟了。智慧分好几等的。你说说看,一个小孩子,“哎呀,我猜出妈妈手里是什么东西了”,是不是一个初等智慧?(是)初等智慧只不过是在探索,探索与实践当中所得到的一些智慧。那些比较成熟的中等智慧,那他已经是经过实践,经过考验了。


wenda20160403A 27:20
境界不同,智慧也有区别

shuohua20161028 13:54
智慧有哪些不同境界

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沉静、有智慧,就是修行;要学会低调澳大利亚・墨尔本世界佛友见面会提问、看图腾和结束语191206

智慧要经常练习,碰到事情就能解决马来西亚・吉隆坡弟子开示提问和看图腾191021


Wenda20190322 33:15学佛修行之人,境界高,不应求名利


Wenda20180817 17:36
道德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智慧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

男听众:“道德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智慧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師父答:你这个人再笨,但是你很有道德,人家照样喜欢你,人家可以帮助你,你不是等于有智慧了吗?是不是道德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了?(对对)你这个人很精、很聪明,但是你的品质不好,会赚人家钱,能代表他道德好吗?能填补他的道德缺陷吗?这都是師父的“佛言佛语”(是的,就是師父说的话)


Wenda20171013 54:34
如何理解“人成即佛成”
女听众:请師父开示一下“人成即佛成”。有的師兄认为,“人成”指的是在人间广度有缘;有的師兄认为既要广度有缘,又要在人间把人做好,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都要做到,才能“人成即佛成”。这样理解对吗?请師父慈悲开示。
師父答:实际上两个都没有错。“人成即佛成”,首先菩薩是慈悲的,对不对?(嗯)菩薩仁慈不仁慈?仁慈吧,慈悲吧?慈悲喜舍吗?如果用到做人方面不是人家都喜欢你啊?你这个人非常慈悲别人,帮助别人,然后非常喜欢布施,把自己不好的习惯、坏习惯全部舍去,把自己好的东西都舍给别人,你说这种人不就是做人做得非常好,大家都喜欢吗?这难道不是“人成”吗?实际上是从两个方面去看这个“人成”,其实合在一起异曲同工(哦,明白)

wenda20130505A 56:33
人成即佛成,要把佛法用到实践中去

wenda20151002 26:02
一世修成重在“人成即佛成”
男听众:師父特别希望我们今生一定要修走,超脱六道。但是修走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那我们平时在好好修的前提下,现在就每天给自己存一张自存小fang子,和每天存几种自修经文,玩了命地念经,等到走的时候把它烧掉,是否可以保证我们能超脱六道、去极乐世界和四圣道呢?
師父答:最重要的不是小fang子,最重要的就是你的为人。“人成即佛成”这句话听不懂啊?你做人做得像佛了,你在人间已经跟菩薩一样地做人、做事了,人家都说你“哎哟,你这个人像活菩薩一样哦”,“哎呀,你怎么这么善良啊”,“你怎么这么好啊”……你说说看,这个人在人间是不是已经是菩薩了?(是啊,这就是師父讲的“人成即佛成”)嗯,就是这个道理啊。你这个人在人间已经做得像菩薩一样,那你以后肯定会到菩薩地方啊。对不对啊?(对对)

Shuohua20190208 41:13
人间福报求得太多就不是修行;如何用人间思维修行
女听众:求人间福报学佛,用人间思维修行,算不算杂修?
師父答:求人天福报太多了,就不是修行了,只是一个求神拜佛。用人间思维修行,那肯定达不到菩薩的思维,你只能说用人间思维对比来学佛,那你就会进步。你知道什么叫不好,才知道什么叫好啊。

Wenda20171015A 45:27
无所求是不求人间的欲望;修心修行要有目标
女听众:《白话fo法》“缘起是意识形态”开示说:修行人要修到自己无所求,没有目的地去修,最后就达到觉悟的最高境界了。同修想问,我们修心修行的目的不是要脱离六道,永不轮回吗?修行不是有目的与目标的吗?修行没有目的与目标的话,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修了。
師父答:对,修行怎么会没有目标呢?你要成佛成菩薩,你要脱离六道,怎么叫没有目标呢?有目标有什么不好呢?这个是你们的概念性、逻辑性的混乱。无所求,不求人间的欲望,是讲人间的欲望,求的是这些;而那些目标,是正能量的,是精进修行的一种,已经不是属于有求的了。为人家、为众生的不叫求。比方说師父天天跪在菩薩这里,希望救度更多有缘众生,你说我这个是有求吗?(感恩師父)

Wenda20180909A 38:23
制定修行方案更利于修行

第五自然段:
佛陀曾经在《阿含经》中讲过有五种非人。什么叫非人?不像人。“非”就是“不是”,讲得不好听,不是人——非人,看看你们有几个对上了。不像人的五种“非人”,佛陀讲“应笑而不笑”,应该笑的你不笑。“应喜而不喜”,应该欢喜的你不喜,你看人家都在笑,你在边上脸冷冰冰的。应该欢喜,大家都在欢喜,你不开心,你这个人跟人家是不是有距离?“应慈而不慈”,应该慈悲的时候你不懂得慈悲。“闻恶而不改”,听到了恶的东西,知道了自己有恶的东西,人家告诉你“你这个毛病很不好”,知道不好的东西就不改。師父经常跟你们讲,有缺点要马上改,动物是不会改的,你们是人,人为什么不肯改自己身上的毛病?“闻善而不乐”,听到人家说“这个人很善良,这个人帮助别人”,你不开心了。听到别人说“我去做了件好事”“我们去放生了”,你要快乐,“你放生了,真好真好”“你去帮助他了,很好很好”,心里想“以后有机会我也去做”。如果你听到人家说善事、好事情,你不快乐,不像一个人。


第五自然段延伸:
wenda20160403A 33:31
心态好的人容易修成;心态不好是业障,很难修好心

男听众:我们都知道念经、许愿、放生三大法宝改变命运,但是有句话叫“心态决定命运”,请问一般修心改变心态占命运的比重是多少呢?

台长答:没有什么比重,修心如果心态好,也就奠定了你学佛的基础。一个心态好的人,很容易修成的;一个心态不好的人,很难修成,实际上就代表着他的劣根性和本性。所以一个本性不好的人,本性已经被五欲六尘、前世再前世的肮脏遮住,所以他到了这个人间,他就贪瞋痴,他这个人就很难修成菩薩。所以这个人的心态取决于今世和前世,因为前世的业障让你今世的心态变得越来越贪,越来越不好。因为前世的心态让你今世变得越来越不好,这个本身就是你的业障,所以会让你变得修不好心;如果心态好,这辈子再修,就算前世有一些不好的事情,你想通了,想明白了,心态好了,你不就可以修了吗?

Shuohua20171020 25:07 人的心态左右事情发展的走向

男听众:師父,遇到同样的事情,往好的地方想和往不好的地方想,导致的结果也不一样,人的心态左右结果走向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台长答:实际上你心变了,整个事情就会转变了。如果你的心,比方说良心,善良了,你的整个命运就变得好了,只是快和慢的问题。你今天心坏了,也是一个快和慢的问题,如果你转变恶念了,也不一定马上给你恶报,可能一个月,可能三天。所以意念对一个人来讲,就是你的心,念头是情报,情报进入了你的心,就是指挥部,指挥部动了,那么你整个事件就开始动了(明白了。人家说“良好的心态等于成功的一半”,这句话有道理吗,師父?)当然有道理,你自己有愿力啊。你有信心,有信心嘛有愿力,有愿力嘛有行动,“信愿行”,你才能成功啊(明白了,谢谢師父慈悲开示)

wenda20130906 23:48
有愿力地改毛病效果会更好
女听众:一个人如果有愿力,改正自己的坏习性会更容易对吧?
Tai长答:那当然了。改毛病为什么一定要有愿力?因为他吃苦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做错了、因为他生癌症了,所以这个时候叫他改正自己身上毛病是最容易的。等到他癌症好了,叫他改他又不改了,这就是人的毛病,不见棺材不掉泪(对)

Zongshu20190406 21:00
每个人都应该觉察到自己的毛病
Tai长语:每一个人都要自觉,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自觉怎么行?真的,自己要知道自己的毛病啊。很多人一辈子就不知道自己的毛病,讲出来的话根本“出门不认货”的。做出来的事情,“啊?这是我做的吗?”讲出来的话,“那是我说的吗?”已经没有觉悟了,没有觉悟就没有感觉自己在说这些话,或者在做这些事情了,那就出大事了。

白话fo法12-20
.布施无相守戒无相(一)
如果一个人要真正地开智慧,一定要懂得戒律。戒律是什么?比方说,我很想去做某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会给我带来危险,戒律就是说,知道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我不能去贪,我不能去做这件事情,不做也就算了,克制一下,这件事情里面危险的成分就没有了,否则就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危险。对治是什么?就是用戒律来克服自己的毛病。一个人嘴巴馋的时候要想一想:“我真的不能吃得太多,否则会把胃吃坏的,每次吃完了胃就不舒服。”很多喝酒的人喝了之后,肝这里就会有一点痛,等到大家再叫他喝酒,他看见酒控制不住自己,他又喝了,后来肝脏又痛,他想:“我真不应该再喝了。”每次都是做完后悔,这就是不懂得守戒。
学佛人要懂得顿悟。突然之间知道了、明白了,就叫顿悟。你一下子明白了:“我怎么这么傻呀?我不该这么做的。”你顿悟了。“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傻不傻?现在弄得上法庭了,我当时不这么做就好了。”这就是顿悟。顿悟已经很不容易了,学佛修心就是要把顿悟一直延续下去,长久地开悟,那么你就会拥有智慧。有些人不会顿悟,但是会渐悟,就是渐渐地明白。(节选)


Wenda20200501 13:43
心不定怎么办;要改毛病才能做菩薩
女听众:師父,可以帮我开示两句吗?让我好好改毛病。
Tai长答:你就是心不定,什么事情都心不定(是的)讲讲这个讲讲那个,这里听听那里听听。修心要如如不动,要定得下来(師父,我要怎么做让心定?弟子很困惑这个问题)念心经,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坐在那里自己看好,一个小时就坐在那里念经,不要找任何理由,一会儿跑过去一会儿跑过来的(師父说得太对了,我就是这个毛病,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什么叫“该怎么办”?连自己毛病都改不了,你还能修心啊?(好的,我知道了。我一定努力改)你现在跟着菩薩在一起,不能想做人的事情就做人的事情。毛病改不了的话,你怎么做菩薩?菩薩怎么带着你啊?(明白。師父,我一定努力改、好好改)

检测心态

師父講故事 《心態決定您的命運》鄰居家的藥酒

第六自然段:学佛人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着。人现在的毛病就是一碰到事情,首先想一想“跟我有关系吗?我能获得利益吗?没有利益的我不干”,那就是为自己活着。人活着应该利益世间一切众生,必须要断掉一切非法之想,就是不如理不如法的想法。就像一个老伯伯,年纪这么大,去度一个小女孩,度到后来想动什么坏脑筋,那就叫“非法之想”,而且是利用佛法在做“非法”。

第七自然段:
要心无贪著,亦无罣碍,平等说法。平等说法是什么?就像你们在下面接电话的人,要平等说法,不管他是老妈妈、老伯伯,一律平等说法。所以接电话的人,他的素质很重要,讲得好,救人家一条慧命。恒为一切,“恒”就是永恒长久,去做一切弘法的事情,不分贵贱,正知正见。正知正见就是正确的知识、正确的见解。師父叫你们一定要正确,正知正见。

第八自然段:
佛法是一盏明灯,它照耀着我们的心中,也是我们人类的救星,所以没有佛法的人等于没有找到救星。希望你们要找到救星。

第六 、七 和第八自然段延伸:
Wenda20171231A 44:54
要放下眼前利益,不自私,将小爱转成大爱才能出六道
Tai长语:心诚则灵啊。一个人眼前的利益老放不下,你都不知道跟大家在一起快乐过跟某个人在一起,真的没智慧。跟大家在一起多快乐啊,你跟某一个人能产生多少快乐?如果你能把爱给了所有的人,人家这么爱你,你还离得开大家?一个学佛的人学到后来心境要开阔,你不能这么自私地把爱给了某一个人,你给大家,大家都会给你。你要跟大家合作,大家才会给你更多的力量,给你帮助。一个人要有智慧地活,一点点物质利益,一点点名、利放不下,你这辈子也出不了六道啊!只有自私的人永远会在六道里边。

白话fo法8-4、利益众生 修菩薩行
如果对众生没有利益,对自己有利益的事情我们也不能做,因为对你有利益,对人家没有利益,这个本身就不是对你真正有利益的事情。对众生、对自己都有利益的事情,那才能多做。劝人做善事,是不是对众生有利啊?劝人家做善事之后,是不是你自己也受益了?因为你度人了,别人一切好转了,你不是有功德了吗?有些人做事情对自己一定要有利益,然后对人家也有利益,他才做;对人家有利益,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他觉得划不来,他就不肯做。
所以,学佛要用自己付出的财力、时间、精力,让众生能够得到开悟,这样你才能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什么?就是要懂得我们能够找到一条让众生脱离苦难的道路,这就是你的明心见性。你忙了一辈子,你不知道为什么在忙,你苦了一辈子,你不知道为什么受苦,最后你会遗失自己的悟性,你会让人家找不到佛性。谁的身边没有两三个人要度啊?你连身边最接近的人都不能度,你这个人怎么能够成为菩薩呢?你的本性怎么能光明呢?
我们要让众生脱离六道,必须平时就要让他们修菩薩行。首先你自己要像菩薩,你说出来的话要像菩薩,你做出来的事情要像菩薩,那么你可以叫人家学菩薩行。你自己都不正,焉能正人?你自己都不像菩薩,你怎么能够让人家成为菩薩?所以,師父叫你们爱他人,要爱众生。(节选)

wenda20151127 27:46
如何做到正知正见

白话佛法8—42、正知正见 就能出六道

“正见名出世”。正见是什么?一个人想得对,就是离开这个世界了。我今天在人间,我天天为别人想,想的都是正确的见解,我就是离开这个世界了;如果一个人不为自己想,他就不在这个世界里面,因为观世音菩萨从来不为自己想,而是为众生想,所以观世音菩萨不在人道。你们天天为自己想,那就是为自己,还是在人间,你们出不了六道。师父爱护你们,对你们像孩子一样好,师父要把你们领向正道,要教育你们,要你们明白,而不是纵容你们、包庇你们,严师出高徒。所以,离开世间的幻想和执著就是正见,你们在世界上所有想拥有一切就叫执著。我今天想这样,明天想那样,就叫执著。我今天得不到这个,我拼命去动小脑筋,那叫幻想。幻想和执著就是偏见,有偏见,你就得不到正见。师父希望你们放下自己,被人家欺负,被人家骂,来体验一下这些感觉,看看自己是不是还能挺得过去,这对你们晚年死的时候有没有痛苦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你们被人家骂了,一点都不生气;你们被人家讲了,一点不动怒;你们被人家冤枉了,一点都没有感觉,你们就是菩萨啊。(节选)

【佛陀故事】阿难世世护持世尊在久远劫前,有一位老師父带着一群年少沙弥在一间古寺里修行。他的教法很严厉,严格要求沙弥要精进用功,勿自我放纵、浪费时光。老師父常对小沙弥们说:“大家要精进用功,不管是行、住、坐、卧,一定不离经文。哪怕是在外托钵,走在路上也同样要时时背诵经文。”其中有一位小沙弥,他谨记老師父的教法、依言奉行。有一天,他托钵出门乞食,眼睛专注地看着钵,直直地向前走,口里朗朗地背诵经文。那时,有一位长者看见他,打开大门要让他进去,可是由于小沙弥背诵得很入神,而忘记了要托钵,一户户地走过去。长者看到小沙弥从他家门口经过,嘴里还一直念诵经文,没有注意到周围的情形,觉得这位沙弥很可爱!他就向前叫道:“来,来!这位年轻的沙弥,你的钵还是空的,怎么走过我家门口而不进来呢?”小沙弥说:“长者,我太专心背诵经文了,所以走过头而不自知!”长者又问:“你为何这么专心,乃至于对周围的环境都没有感觉呢?”小沙弥说:“我師父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教我们要守住一念心,不能放纵,要时时精进。所以我们每天都要背诵很多经文,而且要背会才可以回去。”长者就说:“你这么用功精进,不如以后每天都来我家,我供给你满钵的食物,那你就不用再费心沿路托钵了。”从那开始,日日、月月、年年,都是由长者供给他基本的生活所需,让他无后顾之忧的修行。年轻的沙弥很感恩,更加专心精进、深入经藏。佛陀说完这个故事,告诉弟子:“当时的沙弥就是我,而那位长者就是现在的阿难。阿难生生世世都护持我,我则引导阿难入正知见,这都是因为过去种种好因缘的结果啊!”人与人间的相处,有“因”必有“缘”。有了因缘,才有互相对待的结果和彼此感受的回报,这是日常生活中不曾远离的。人无法离群索居,人群中要相互依存才能生活,所以要“安处于群众”,需与人结好缘。释迦牟尼佛离开皇宫到处参访、求道时,虽然有一段时间是在苦行林静修,但是他成道之后,为了教化众生,还是必须回归人群。所以修行不能离开人群。总之,与人结好缘,将来有朝一日有所成就,才有办法、能力及因缘度化众生。所以善缘是很重要的。

保持正念 不执着功德 – 卢Tai长给全世界弟子第七次的开示(三)

接下来这句话相当重要,你们一定要记住:领悟发心有功德。你们在做任何功德、善事的时候,必须要明白,必须要记住你们的发心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如果要有大功德的话,他的发心一定要正!如果你今天做这件事情而你的发心不好,对不起,你没有功德!比方说一个老伯伯去度年轻的女孩,如果他的发心是正的,天上地下都知道,他就有功德,用不着担心師父讲他。如果他今天去度那个女孩是想跟那个女孩好,只要有一点这样的想法,他就一分功德都没有!同样地,如果你们女孩子看上一个男孩子,一直去跟他讲去度他,这样也没有功德。所以这个发心最重要。如果你“花心”了,你的发心就不好(众笑)。
我们持续弘法度众,积沙成塔。我们要每天做功德,每天度众生,像是把一颗颗沙子堆起来,就能成为一个宝塔。你每天做一点善事,时间长了你就是一个大慈善家。你是一点一滴这么做出来的,最后人家给你这个称号。这个人天天做菩薩的事情,今天度人,明天做善事,后天带着人去放生,最后人家看到这个人都会说他像菩薩一样,这不就是积沙成塔吗?让众生都能听闻心灵fa门,世界就能更美好。師父现在专门为你们弟子写下课题大纲,给你们上课,你们如果不好好地看,不好好地学,你们对得起師父吗?
師父看到大家聚在一起很开心,你们弟子彼此之间看到也应该觉得很开心。你们彼此都是師兄弟師姐妹啊,大家一个月聚在一起一次,互相问候说声好久不见,你们应该都很开心。要是在家的话,哪有机会见到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开开心心?人就是图个人气。如果退休在家的话,家里不过就是四五个人,但是来到这边见到这么多人都会跟你打招呼,这种开心用钱买得到吗?師父跟你们讲课你们都能够接受到師父的气场,師父的能量让你们好好地修,好好地学。最后再提醒你们,一定要明白不要贪——贪吃、贪财、贪睡、贪色、贪名、贪利都不可以。(节选)

「2021年師父每日
Fo言fo语」
2021.06.17

《入世出世一起修》

人们在生活当中,一件事情连着一件事情不断地轮回,人会慢慢生起些厌离心。因为厌离心的生起,你的思维方式就会接近佛法。当你用佛的眼光观察众生在轮回,你才会发现轮回的真相真的很苦,光自己离苦还不够,所以你就会尽全力去帮助还没有觉悟的众生。你世俗心就会慢慢地减少,菩提心就慢慢地壮大;最重要长期地去做,你才会慢慢坚强自己的毅力,才会一遇到诱惑,你的世俗心就不容易生进来,出离心就不会动摇,你就有了坚定的菩提心的基础。

痛苦磨难是消业,
接纳命运求改变。
知因懂果求照见,
五蕴皆空皆虚幻。

任何一个人过分的贪欲,会让自己陷入追求福报的轮回。每一天接触佛法的教诲,你就会慢慢理解究竟真理,会逐步替代你内心无明认知,在世界上每一天锻炼自己每天放下欲望贪爱。

去除邪念内心静,
舍弃欲望不著相,
清净才会慈悲相。
自利利他菩提路,
杜绝诱惑成佛路。

观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教导我们,观察世间苦空无常,对顺境逆境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碰到事情首先学会淡化它,然后要用舍弃虚幻的方法,认为这些是名闻利养,用一种大慈大悲的心态来可怜众生,觉得他们在人间受苦还不自知,心中慢慢会去除邪念邪知,不争人间一口气,放下人间的财色名利,越过一个个关。人对财的关很难越过,人对色的关也是很难越过,对自己要出名的关也是很难越过,但是必须清净内心,不贪爱,不执著,不瞋恨,清净心中生慈悲相,积极地去利益众生。

顺境逆境经常有,
出世入世一起修。
佛性常住内心有,
轮回不止不停修。

修心只有把入世和出世结合起来一起修,你才能符合佛的本愿,自利利他菩提路,这是我们真正的菩提道。又要解决在世间的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用出世法。举个例子,你到一个单位三年实习,如果跟单位里的同事有矛盾了,你要把问题解决好,这是在修入世;然后你要想到,“反正就两三年后我们大家各奔东西”,你就不会执著于跟他的矛盾之中,这就是用入世和出世的心好好修心。
我们在人间也就这几十年,最后还会离开,所以要想通,没有什么可以斤斤计较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几十年后,谁也不知道你是谁,所以修心必须就是要入世出世一起修。

真修实修金刚汉,
不除贪念难抵岸。
不去三毒恋红尘,
舍离虚幻离凡尘。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