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就是这么地经典,如果证悟成道的人,能善分别一切法相, 他们虽然心中知道,“唉,这个事情”,“哦,吵架了”,这 个好还是不好,有这个意念,但是他虽作意而不著–也就是说 我虽然有这个念头,但是我没有进入这个执著之相当中。所以 说空,师父上几集跟你们说到空,还有无相,还有无作。你这 个人心空了,你知道一切是缘分了,你不会去参与在人家家里 吵架的事情,你就空了。你空的话,你是不是无相,你觉得太 太好还是人家先生好,无相不著相了,因为我是太太的朋友, 那我就说太太好;因为我是先生的朋友,我就说先生好,不著 相了,然后你就没有作为。你也不会去讲别人不好,你也不会 去劝架,你只能笑笑,这个你很明白的道理,那么这个就是佛 经上讲的三解脱门。
那就上次师父跟你们说的解脱门,因为你能善分别,你用这个 如如不动的善分别,因为你当下你自己性空了,你不会为人间 的一切去著相,所以这就是第一义。什么意思?就是佛学的第 一义谛,就是真谛。真谛是什么?就是我们讲的要三解脱门, 因为它本身是空、所以它无相、所以它无生,心经当中就是讲 的无生无相。所以佛学的真谛,并不是说形而上的道体,形而 上的道体就是说,不是形式上的我们说佛道的体现,而是真正的内心的一种智慧的体现。所以现代的哲学解释,学佛人经常讲的本体是什么,其实本体就是你的真谛,就是你心中的,认为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就是你的本性当中的真谛,而任何人不能改变的这个真谛。所以说真理就是这样,所以人家过去经常说歪理十八条,真理就一条,就这个道理,因为你心中有真谛了。
所以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如果你今天能够善地 分别所有人间,就是你善地来解释世界上的一切法相,就是一 切的现象。这就是你心中的第一义而不动,也就是说你如如不 动的本性,你知道的真谛,所以怎么样也不会改变,就第一义 谛。所以凡夫心意识的境界,它是随外境而变化,别人说这个 人好,你就说这个人好;别人说这个人坏,你可能跟着他一起 说坏。而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心净,心自己净下来了,他可以 度到诸禅,什么意思?就是心净已度诸禅,当你的心明白了真 谛之后,你的内心就有禅定了,所有的禅定都会出来,所以已 于诸法得自在。你对人间所有的法相,发现的所有的相,实际 上你都能够看破,你能看穿、你能觉悟,你当然得大自在了。 比方说两个人吵架,吵了半天,你笑笑,你想到了这是因果, 明天他们会好的,过几天你再去看,他们两个保证好得不得了 了。你知道这个义谛,你怎么会卷入到这种矛盾之中,所以能 善分别诸法相,就是你的行为和作为。
为第一义而不动,所以佛教为什么叫我们如如不动,不要因为 别人说什么,而改变自己的观点;不要别人在做什么行为,而 改变你自己的初衷;不要因为别人在想什么,而让你内心跌宕 起伏。这就是师父告诉你们的,你们可能看见别人说什么,你 说我要克制,这个成立,如果你说别人在做什么,你看到了、 你听到了,你说这是事实;别人在想什么,你说我没有看到、 我也没有听到、我也没有看到他做什么动作、我也没听他说, 为什么我会这么生气、这么难受?因为别人的思维会影响到你, 因为别人的思维在非常微妙的,一个人生内心的展现当中,他 会以微妙的表情和微妙的行为,让你感受到他,对你的忌妒或 者对你的瞋恨,或者对你的赞扬,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就是 bodylanguage,就是语言–肢体语言。所以人跟人而且心有灵 犀一点通,这个灵犀实际上讲的就是,我们第六意识,眼耳鼻 舌身,那是五个意识,它这个是单一的意识/而第六意识那是全 方位的意识,他的感受,他跟这个人一接触,他就知道这个人 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人家没有讲过话,但是你就知道他今天 来是来者不善,这就是人的灵犀,就是第六感觉。
我们要懂得这些之后,我们要如如不动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 懂得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虚幻的。我们只有找寻到佛的境界, 自在而不执著,我们才能自在而不执著,我们才能知道这一切 都会过去的。就算我今天再大的困难,明天还是一个非常美好 的明天,我今天再大的烦恼,明天就没了,因为这是无常的,这是用正能量的无常来解释你的人生,而不是你天天混日子。 觉得反正这是无常的,“我无所谓”,所以是故稽首此法,也 就是说,懂得这个四圣谛的都要好好地稽首。我们说稽首皈依 苏悉地,也就是说稽首就是磕头,心经里边讲到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就是你见到的人间的色受想行识,你怎么样把自己的意识 也能照空呢?就要有般若力,般若力就是智慧。
好,今天给大家,因为时间差不多了,所以师父想下一次继续 跟大家讲,心经里边的照见五蕴皆空,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最 后,师父也要跟大家讲个故事:人间的一善解百灾,所以很多 人不要以为做点善事,好像没有功德,在藏经当中有一个印度 人,他在马路上,在花园边上捡了一朵花,他没看见过这朵花 这么漂亮,花是金黄色的,金黄色的,非常庄严。他想先插在 自己的脑袋上庄严一下,所以过去人家说,捡到一朵花插在自 己的脑袋上,非常庄严。为什么?好看,大家看见你,“哎哟, 好啊,这是庄严”。后来一想,我这个脑壳是无常的,他就是 说自己是无常的,然后再一想,我要是死了,这个脑壳就被狗 吃了,或者被狐狸吃了,或者其他动物吃了都不一定,“嗯, 不配戴这朵花”,所以他就没有把自己这朵花,放在脑壳上。
他用手捧着这么一朵漂亮的花,走到寺庙去了,他看见释迦牟 尼佛的像,非常地庄严,他就念佛,大家知道什么叫念佛吗?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就这么念。念了之后,因为他念佛的这个功德,他身上突然之 间发热,每个毛孔都张开了,热得不得了,非常舒服,像我们 现在学佛人念经。念得好的也会浑身发热的,在供花的时候, 他想,他说:“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是非常有智慧的,佛是福 慧两足尊的,就是福慧的,都有福又有福,又有慧,智慧的, 佛一定能加持我,我以这样的心来供养花,佛一定会加持我。”
供养完了,他把花放到佛陀的前面,然后他就说,我供养花究 竟有多大的功德,他就在想,我供养这朵花给佛陀,有多大的 功德,心里就衡量供养这朵花的功德。他自己不知道有多大功 德,他就找到一位比丘,这比丘就叫和尚,他就说:“大德啊, 我刚才以这样的心情,我身上有这么一个,马上每个毛孔都热 的反应,以这么一朵花供养佛,你看一看功德有多大?”这位 比丘说:“哦,我刚出家受戒不久,只知道离开世间的痛苦, 其他的我都不知道,我也没有什么道德,也没有什么读过经, 也没有读过书,你问我这个,我没办法回答你,你去找一个读 过经的法师。去请问他,看你这朵花供养了之后有多大的福德。” 他又找到了一位读经的法师、师父,就问:“我这朵花供养了 有什么功德?”这个法师就告诉他:“你供这朵花多大的功德, 我不知道,我也没有神通,我只是在念经,我自己求福德,供 花的功德。经上说是有的,你这枝花供的功德多大我不知道, 你去问坐禅的。那边有个坐禅的阿罗汉,他有神通,他是证得 了阿罗汉果的。”
这时候,佛陀涅槃之后还没有多久,刚刚涅槃,证得了阿罗汉 果的道人,得道之人有很多。于是这个供花的人,他就走过去 问了证得六通的阿罗汉,他就问:“大德,你已经得了阿罗汉 果了,你能告诉我,我供花有多大的利益吗?”这位阿罗汉就 入定了,一入定就魂魄出去了,观察了。观察完毕,他就说: “我看到你供养的这朵花,你身体的报身舍了之后,你会受到 天上的福,也就是说你死了之后,你会受天上福。你的一生至 千万亿世,也就是不停地这一世那一世,千万亿世,这是一个 大劫,从一大劫到八万大劫,你的福就是因为你供了这朵花的 福,还没有用完,以后的我就不知道。”
他有功德的,因为阿罗汉的神通,是能够看到八万大劫,所以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在人间,有些人通灵,他只能看到地府,而 看不到天上,有些人只能看到鬼,看不到菩萨,而有些人能看 到菩萨,他不一定看得到鬼。这一切就是有待于他修心的功德 的大小,因为阿罗汉的神通只通到八万大劫,再上去他不知道。 边上围着凑热闹的人,大家就问阿罗汉,来问问他,“师父, 你老人家有神通啊,你答复不出来,你能不能到天上去问问弥 勒菩萨,就是让他再跑到更高的地方,去问菩萨去?”于是这 位阿罗汉一入定,坐在那里入定了,他的灵魂神识就到兜率天, 去问弥勒菩萨,他就,魂就上去,弥勒菩萨就说了:“这个人 只受世福,就是这个人只受到了世间的福报,果报还没有尽, 就是因为他供养的花大到,受到的世间的福到现在还在有福气,果报还没尽”,这种事就是,弥勒佛就说:“你们要问的这种 事,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就是只有佛,或者只有佛才能究竟, 佛才能探索到。究竟这朵花供养有多少福气,一切补处菩萨都 不能究竟。”大家可能念经的时候,经常念到补处菩萨,其实 补处就是后补位,就是说还没有到菩萨的位置的,补处菩萨就 是后补位。如果说补处阿罗汉,那么就是还没有到阿罗汉果的, 叫补处–就是后补位。弥勒菩萨的意思,这种事情只有佛才能 知道究竟,连一切补处菩萨都不能究竟,都不知道,都看不到 底的。
弥勒佛笑着说:“你等我下去成了佛之后,我再来跟你说。” 弥勒佛讲笑话,就是说,你等我到了人间去救人之后,我成了 佛了我再来告诉你。这个故事就是告诉你,我们小小的,用一 个心情,心情就是我们要供养佛的心情,去供养一朵花,弥勒 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供养一朵花就有这样的功德,布施的 功德,你知道会让你随心所欲的,你今天布施了一朵花之后, 你很多事情都顺利了。
在物质当中,在我们人的眼睛当中,他还把它看得很重的。他 说:“我要布施花,我能够物质随缘”,但是在菩萨的眼睛当 中,菩萨不会把它当成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菩萨觉得供花 那是正常的。所以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不管供养什么, 就跟这个刚刚说的这个居士一样,你要用心来布施,你觉得自己不够位,我要把这朵漂亮的,他认为非常美丽的金色的花朵, 我要供给我们伟大的佛陀,你不单单是这朵花的供养,因为你 要法供养。
师父告诉你们什么叫“法供养”,就是用心来对人家好,用心 来供养别人,就叫法供养。因为你这样的供养,你不会贪著世 间的福德,甚至连智慧你都不贪,但是你不贪它会不会有,你 们都知道了。这个故事就告诉你们,只要不贪,你无量无边的 功德,无量无边的福德和智慧,你每一个事情的供养,都要好 好地用心的话,你一定会成就你的佛。所以这个功德没办法说 了,小小的供养我们伟大的佛陀的一束花,惟佛与佛乃能究竟, 也就是说只有佛才能知道,这朵花到底有多少功德,而我们人 是不能知道,这朵花供养有多少功德的。
这个就告诉我们,我们学佛的人要懂得用心,就是我们做什么 事情要深,要用心、内心来做。所以就是心经里边讲的“行深”, 行要深,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当你在做这个时候,观世音菩 萨说,你才能照见五蕴皆空。也就是说你学佛越认真,你越能 照见五蕴皆空。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地学佛,能够照见五蕴皆空 的话,你就能够得到正等正觉,以后还能成为佛,无上正等正 觉。好,今天就跟大家讲到这里,希望下一次能够再跟大家讲, 怎么样照见五蕴皆空。好,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一到第三自然段
佛经就是这么地经典,如果证悟成道的人,能善分别一切法相, 他们虽然心中知道,“唉,这个事情”,“哦,吵架了”,这 个好还是不好,有这个意念,但是他虽作意而不著–也就是说 我虽然有这个念头,但是我没有进入这个执著之相当中。所以 说空,师父上几集跟你们说到空,还有无相,还有无作。你这 个人心空了,你知道一切是缘分了,你不会去参与在人家家里 吵架的事情,你就空了。你空的话,你是不是无相,你觉得太 太好还是人家先生好,无相不著相了,因为我是太太的朋友, 那我就说太太好;因为我是先生的朋友,我就说先生好,不著 相了,然后你就没有作为。你也不会去讲别人不好,你也不会 去劝架,你只能笑笑,这个你很明白的道理,那么这个就是佛 经上讲的三解脱门。
那就上次师父跟你们说的解脱门,因为你能善分别,你用这个 如如不动的善分别,因为你当下你自己性空了,你不会为人间 的一切去著相,所以这就是第一义。什么意思?就是佛学的第 一义谛,就是真谛。真谛是什么?就是我们讲的要三解脱门, 因为它本身是空、所以它无相、所以它无生,心经当中就是讲 的无生无相。所以佛学的真谛,并不是说形而上的道体,形而 上的道体就是说,不是形式上的我们说佛道的体现,而是真正的内心的一种智慧的体现。所以现代的哲学解释,学佛人经常讲的本体是什么,其实本体就是你的真谛,就是你心中的,认为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就是你的本性当中的真谛,而任何人不能改变的这个真谛。所以说真理就是这样,所以人家过去经常说歪理十八条,真理就一条,就这个道理,因为你心中有真谛了。
所以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如果你今天能够善地 分别所有人间,就是你善地来解释世界上的一切法相,就是一 切的现象。这就是你心中的第一义而不动,也就是说你如如不 动的本性,你知道的真谛,所以怎么样也不会改变,就第一义 谛。所以凡夫心意识的境界,它是随外境而变化,别人说这个 人好,你就说这个人好;别人说这个人坏,你可能跟着他一起 说坏。而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心净,心自己净下来了,他可以 度到诸禅,什么意思?就是心净已度诸禅,当你的心明白了真 谛之后,你的内心就有禅定了,所有的禅定都会出来,所以已 于诸法得自在。你对人间所有的法相,发现的所有的相,实际 上你都能够看破,你能看穿、你能觉悟,你当然得大自在了。 比方说两个人吵架,吵了半天,你笑笑,你想到了这是因果, 明天他们会好的,过几天你再去看,他们两个保证好得不得了 了。你知道这个义谛,你怎么会卷入到这种矛盾之中,所以能 善分别诸法相,就是你的行为和作为。
延伸部分:
Wenda20200830 38:08 是
证悟就是开悟
男听众:最近的《佛子天地游记》中大日如来这样说:“还没有证悟的世人容易闻“佛法”而片面理解。”怎样理解这个“证悟”?
Tai长答:证悟就是觉悟,证悟就是开悟,开悟之人。
wenda20160415 01:01:31
“佛法”的真谛就是“空无”
女听众:我梦见观世音菩薩和师父了,醒来之后别的不记得,脑子里就记住两个字“空无”。请师父开示一下,“空无”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
Tai长答:“佛法”的境地。“佛法”的真谛就是要“空无”,你生出来之前,你有什么了?什么都空的;你死了之后什么都是空的,不叫“空”吗?这叫真谛。“无”是什么?就是没有,无常。这个世界哪个东西是长久的?无常的。菩薩跟你说“空无”,叫你想开、想空一点,肯定你又想了人间的什么事情了,想得到了,执著了,菩薩就叫你放下空无。
Wenda20180622 01:25:31 师父开示自行解脱的三步骤
男听众:师父,您给弟子讲了一个开示,有个同修记下来了,讲得特别好。您是说:“自行解脱是为上,自行解脱就能修成佛道。自行解脱的三步骤:先要忍辱,然后守戒,然后精进——三步曲。当你守戒、忍辱之后,你要拼命地努力去弘法,你会心智合一,心行合一,思维合一,你就能抛去人我,获取真谛,解脱就离你不远了。”师父,您再给大家开示一下吧。
师父答:忍辱最重要,忍辱不惹事情,不忍辱就惹事情了(对对)所以一般的人在外面都能忍辱的,除非对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亲人要指出他的毛病所以不能忍辱,因为这个不是“辱”了,这是教育的问题,明白了吗?(明白。然后师父又讲了守戒)对啊,守戒的话,红灯你都要守,你在家里怎么能不守戒啊?你跟朋友能不守戒吗?你经常撒谎,谁相信你啊?(对对)你偷东西,谁相信你啊?你喝酒,人家说“酒肉朋友”,不跟你交了,对不对?(最后师父讲的是精进)精进就是靠着你守戒之后,你才知道什么叫重要,什么叫不重要,你才会精进(明白了)
第39集《证悟空性 照见五蕴》
学佛到最后是为什么?就是想解脱自己的烦恼痛苦,解脱自己的业障。那么什么是解脱呢?很多人以为“我要解脱,我用用功”,用功不是解脱;很多人说“我要解脱,我相信菩薩”,信仰不是解脱。什么叫解脱?解脱就是用你九识田中的佛性产生出一种空性的智慧和般若,来影响你的阿赖耶识和末那识,慢慢进入你的第六意识感官意识中。慢慢地,你就会懂得什么都是苦空无常,而这一切本身就是空的,都是虚幻的。当你明白了这一切,你学佛的伟大成就就开始了,因为你进入了佛的境界。只要当一个人能够进入佛的境界,他就是在人间的佛。
Wenda20180112 39:47
能做到第八意识完全干净就与第九意识合二为一了
女听众:师父开示,八识田染净同源、九识田染净俱泯,八识田全部是善的、纯净的就是九识田了。这里涉及九识田的净没有泯,是不是说纯净之后自性显现,染净俱泯的生命内境呢?
师父答:你想想看,九识田就是无色无染的,完全干净的,对不对啊?(对)那好了,第八意识全部干净了,不就跟九识田合二为一了吗?那第八意识不就成为第九意识了(是。也就是说当第八意识特别干净,其实还是一个干净的程度,就是没有善,没有恶,是这样吗?)一样啊,因为你能做到第八意识完全干净,跟第九意识一样干净的话,那你第八意识跟第九意识分得清吗?分不出来了吧(就是非一也非二了,是一样的了吗?)对,这才叫开悟,就非一非二了。非一也非二,这个还懂一点了。
三解脱门延伸:
视频开示第36集《中观中道 三解脱门 》
三解脱门就是空、无相、无作。菩薩的经典非常有哲理,就是让我们要解脱,解脱的门在哪里?叫你们要想到空、无相、无作。无作在佛经里曾经还被翻成了无愿。很多人心想,我们学佛人不是整天要许愿吗?很多大菩薩、大佛不是都有愿力吗?无愿,这奇怪了,学佛不是都要发愿的吗?无愿其实就是无作。为什么?许过的愿也只是一个愿,没有去做——无作,还没有做,是真正有如没做一样。当这个愿力实践了,做了……但是最高的境界,你今天实践了愿力,你也像没有做过一样。所以作而不作,做了像没做一样,这就是“佛法”的最高境界。
拓展1 白话fo法9~43
师父跟你们说,心灵空净,心灵要空,要干净。 “不垢不净”,没有污垢、没有不干净。“不增不减”,不管看到多少东西,我的心没有变化。我今天看到再漂亮的女人,我没有反应,心灵不增不减;看到再好吃的东西,我没有特别喜欢,不增不减,心中无私天地宽。我没有害过谁,我的眼睛谁都敢看的啊;眼睛不敢看别人的人,一定讲过别人的坏话。
所以,学佛人无心,没有心。很多人不懂,问师父:“师父,‘学佛人无心’,没有心,这个人怎么活啊?” 没心并不是代表无思,并不是叫你无思,没有思想,而是说你没有去迷恋某一件人生的事物,看到就看到了,过去就过去了,不去迷恋它,要放开。人间的悲喜之情,我不迷恋,我无心,因为你的心是固定的,它不断地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一个小孩子碰到很多想不通的事情,没有见过的事情,他觉得很好玩,很新鲜,有时候就是这些新鲜的、没有碰到过的事情会让你吃苦头。因为你的心一直在动,如果你的心不动,你只不过是在认识周围的世界,而没有融入周围的世界,你就不会吃苦头。你们不要以为融入社会是一件好事情,现在社会上每个人都贪,每个人都自我保护,每个人都自私,每个人都伤害别人来保护自己。
wenda20170519 55:55 如何保持内心清净自在的状态
女听众:人人内心都有佛性,我们本性是很清净善良的,都是跟佛菩薩无二无别的,所不同的是,我们在找回本性的过程当中,内心觉悟的时间特别短,很容易被外境改变,被烦恼覆盖,而佛菩薩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彻底的纯善和清净。我们怎样能够时常保持内心最清净自在的状态呢?
师父答:就是时常以菩薩为榜样,每一天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想一想,是不是跟菩薩一样;还有就是看《白话fo法》也是一个好方法;时常激励自己和勉励自己。怎么样让自己成为菩薩,不让自己不精进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天天要精进地努力,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人有惰性,我就不懒惰;人有贪心,我就不贪;人有恨心,我就不恨。“反其道而行之”,这样你不就能够脱离贪瞋痴三毒了吗?(感恩师父,弟子明白了)
第四到第五自然段❤️
为第一义而不动,不要因为 别人说什么,而改变自己的观点;不要别人在做什么行为,而 改变你自己的初衷;不要因为别人在想什么,而让你内心跌宕 起伏。这就是师父告诉你们的,你们可能看见别人说什么,你 说我要克制,这个成立,如果你说别人在做什么,你看到了、 你听到了,你说这是事实;别人在想什么,你说我没有看到、 我也没有听到、我也没有看到他做什么动作、我也没听他说, 为什么我会这么生气、这么难受?因为别人的思维会影响到你, 因为别人的思维在非常微妙的,一个人生内心的展现当中,他 会以微妙的表情和微妙的行为,让你感受到他,对你的忌妒或 者对你的瞋恨,或者对你的赞扬,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就是 (bodylanguage,就是语言–肢体语言。)所以人跟人而且心有灵 犀一点通,这个灵犀实际上讲的就是,我们第六意识,眼耳鼻 舌身,那是五个意识,它这个是单一的意识/而第六意识那是全 方位的意识,他的感受,他跟这个人一接触,他就知道这个人 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人家没有讲过话,但是你就知道他今天 来是来者不善,这就是人的灵犀,就是第六感觉。
我们要懂得这些之后,我们要如如不动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 懂得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虚幻的。我们只有找寻到佛的境界, 自在而不执著,我们才能自在而不执著,我们才能知道这一切 都会过去的。就算我今天再大的困难,明天还是一个非常美好 的明天,我今天再大的烦恼,明天就没了,因为这是无常的,这是用正能量的无常来解释你的人生,而不是你天天混日子。 觉得反正这是无常的,“我无所谓”,所以是故稽首此法,也 就是说,懂得这个四圣谛的都要好好地稽首。我们说稽首皈依 苏悉地,也就是说稽首就是磕头,心经里边讲到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就是你见到的人间的色受想行识,你怎么样把自己的意识 也能照空呢?就要有般若力,般若力就是智慧。
延伸部分:wenda20170108A 27:35
关于六识田、七识田、八识田的问题
女听众:师父《白话fo法》讲过,六识田中,七识田中,八识田中都有非常大的因。请问这几识田中存的因和果报有何区别?这几种识田中的业的大小比例有何区别呢?
师父答:实际上你没听过师父讲的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和第九意识,你如果听了就会明白。师父开示的时候经常会讲到这些,因为师父比较忙,所以还没有登出来。其实我在一些弟子开示当中已经讲到了。第六意识是你感官意识,就是当你看到了,感觉到了,那是你的一种感觉。所以人家说“我的第六感觉特别好”,实际上就是你感官意识。第七意识,当你感官感觉到问题存在的时候,感觉到一定的严重性的时候,就进入你的第七意识。进入你的第七意识的时候,就不容易走掉了,因为这个时候是辨别意识。辨别意识就是来感觉你感觉的东西对不对,他是在辨别当中。当辨别出来特别可怕,这个事情形成了一个灾难了,或者你已经害怕,事情发生了,那么进入你的第八意识。进入你的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就不大容易走掉了。一个是感觉直接接收,第二个是辨别第七意识辨别,第八意识是储存,听得懂了吗?(听得懂。师父开示过,受刺激业障会进入八识田中。是否九识田是不生不灭的,业障永远不会进入呢?)是的。因为九识田中永远不生不灭的,因为它是本性来的,所以它是不会不干净的,只是第八意识太脏了之后,让他看不到第九意识了。
白话fo法10~27《自性不动才能如如不动》
人要自性不动,自性不动就是这个世界上的什么东西都不能影响我。很多有智慧的人,人家说这个人好,他笑笑,那个人跑过来跟他说,这个人对我怎么不好,他不跟人家说对错,就劝对方想开点,放下一点,就这么简单,你只要针对这个事情进去了,你就进入了因果当中,你就出不来,所以不要去深入因果之中。师父跟你们讲,自性不动,你才不受外界影响,你的心才不会动。如果你的心一动,是非善恶在你的心中就存有隐患了。很多人为什么最后没有好的结局啊?每一天动一点心,今天他真的欺负我了,明天他又怎么害我,后天他又怎么对我不好,每天积累一点,叫累积,因果的累积,时间长了,那么自心一动,你心中的隐患总有一天会爆发,那么你就完了,这个事情就爆发了。
佛 法讲,眼见亦非真,眼睛看见的都不一定是真的。想一想你们是不是这样?你们很多人眼睛看见很多东西,你们以为是真的?是假的,对不对?举个简单例子,很多人带着假发,你看上去觉得他的头发长得很好,真的还是假的啊?很多人带着假牙,看上去这副牙齿长得真漂亮,对不对?这个人一化妆,看上去真漂亮,你眼睛看到的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真的。就像师父一走到哪里,很多人在师父面前很努力,平时师父不在的时候不努力,那师父眼睛看见的是真的吗?师父觉得他很努力啊,但是在师父背后他不努力,那么连师父看到的亦非真啊,所以一个人不要偏听偏信。
师父讲故事❤️
第六到第10自然段❤️
好,今天给大家,因为时间差不多了,所以师父想下一次继续 跟大家讲,心经里边的照见五蕴皆空,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最 后,师父也要跟大家讲个故事:人间的一善解百灾,所以很多 人不要以为做点善事,好像没有功德,在藏经当中有一个印度 人,他在马路上,在花园边上捡了一朵花,他没看见过这朵花 这么漂亮,花是金黄色的,金黄色的,非常庄 严。他想先插在 自己的脑袋上庄严一下,所以过去人家说,捡到一朵花插在自 己的脑袋上,非常庄严。为什么?好看,大家看见你,“哎哟, 好啊,这是庄严”。后来一想,我这个脑壳是无常的,他就是 说自己是无常的,然后再一想,我要是死了,这个脑壳就被狗 吃了,或者被狐狸吃了,或者其他动物吃了都不一定,“嗯, 不配戴这朵花”,所以他就没有把自己这朵花,放在脑壳上。
他用手捧着这么一朵漂亮的花,走到寺庙去了,他看见释迦牟 尼佛的像,非常地庄严,他就念佛,大家知道什么叫念佛吗?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就这么念。念了之后,因为他念佛的这个功德,他身上突然之 间发热,每个毛孔都张开了,热得不得了,非常舒服,像我们 现在学佛人念经。念得好的也会浑身发热的,在供花的时候, 他想,他说:“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是非常有智慧的,佛是福 慧两足尊的,就是福慧的,都有福又有福,又有慧,智慧的, 佛一定能加持我,我以这样的心来供养花,佛一定会加持我。”
供养完了,他把花放到佛陀的前面,然后他就说,我供养花究 竟有多大的功德,他就在想,我供养这朵花给佛陀,有多大的 功德,心里就衡量供养这朵花的功德。他自己不知道有多大功 德,他就找到一位比丘,这比丘就叫和尚,他就说:“大德啊, 我刚才以这样的心情,我身上有这么一个,马上每个毛孔都热 的反应,以这么一朵花供养佛,你看一看功德有多大?”这位 比丘说:“哦,我刚出家受戒不久,只知道离开世间的痛苦, 其他的我都不知道,我也没有什么道德,也没有什么读过经, 也没有读过书,你问我这个,我没办法回答你,你去找一个读 过经的法师。去请问他,看你这朵花供养了之后有多大的福德。” 他又找到了一位读经的法师、师父,就问:“我这朵花供养了 有什么功德?”这个法师就告诉他:“你供这朵花多大的功德, 我不知道,我也没有神通,我只是在念经,我自己求福德,供 花的功德。经上说是有的,你这枝花供的功德多大我不知道, 你去问坐禅的。那边有个坐禅的阿罗汉,他有神通,他是证得 了阿罗汉果的。”
这时候,佛陀涅槃之后还没有多久,刚刚涅槃,证得了阿罗汉 果的道人,得道之人有很多。于是这个供花的人,他就走过去 问了证得六通的阿罗汉,他就问:“大德,你已经得了阿罗汉 果了,你能告诉我,我供花有多大的利益吗?”这位阿罗汉就 入定了,一入定就魂魄出去了,观察了。观察完毕,他就说: “我看到你供养的这朵花,你身体的报身舍了之后,你会受到 天上的福,也就是说你死了之后,你会受天上福。你的一生至 千万亿世,也就是不停地这一世那一世,千万亿世,这是一个 大劫,从一大劫到八万大劫,你的福就是因为你供了这朵花的 福,还没有用完,以后的我就不知道。”
他有功德的,因为阿罗汉的神通,是能够看到八万大劫,所以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在人间,有些人通灵,他只能看到地府,而 看不到天上,有些人只能看到鬼,看不到菩薩,而有些人能看 到菩薩,他不一定看得到鬼。这一切就是有待于他修心的功德 的大小,因为阿罗汉的神通只通到八万大劫,再上去他不知道。 边上围着凑热闹的人,大家就问阿罗汉,来问问他,“师父, 你老人家有神通啊,你答复不出来,你能不能到天上去问问弥 勒菩薩,就是让他再跑到更高的地方,去问菩薩去?”于是这 位阿罗汉一入定,坐在那里入定了,他的灵魂神识就到兜率天, 去问弥勒菩薩,他就,魂就上去,弥勒菩薩就说了:“这个人 只受世福,就是这个人只受到了世间的福报,果报还没有尽, 就是因为他供养的花大到,受到的世间的福到现在还在有福气,果报还没尽”,这种事就是,弥勒佛就说:“你们要问的这种 事,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就是只有佛,或者只有佛才能究竟, 佛才能探索到。究竟这朵花供养有多少福气,一切补处菩薩都 不能究竟。”大家可能念经的时候,经常念到补处菩薩,其实 补处就是后补位,就是说还没有到菩薩的位置的,补处菩薩就 是后补位。如果说补处阿罗汉,那么就是还没有到阿罗汉果的, 叫补处–就是后补位。弥勒菩薩的意思,这种事情只有佛才能 知道究竟,连一切补处菩薩都不能究竟,都不知道,都看不到 底的。
延伸部分:
(延伸——功德)
佛学问da
wenda20160327A 42:44
用最真诚的心供养菩薩,功德不可思议
男听众:看观世音菩薩视频,世尊多次说,要一切众生包括讲法时对菩薩也说,要多礼拜观世音菩薩,供养观世音菩薩,功德不可思议,福德不可想象。视频中,无尽意菩薩当即解下璎珞,请求观世音菩薩收下供养,观世音菩薩起初不收,世尊对观世音菩薩说:“观世音菩薩应当怜悯众生,收下供养。”弟子感觉那不是璎珞,而是无尽意菩薩的功德,因为影片中说那个璎珞价值百千万。请问师父是这样吗?
师父答:是这样的。实际上,大家用最真诚的心去供养观世音菩薩,我们现在一样的,我们大家用很崇敬的心。很多人为了观世音菩薩的圣诞日,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请花,请了最喜欢的花来供养菩薩,就是用一颗最真诚的心,所以菩薩都能感受到的,像这种都是修得比较好的。所以,当一个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供养一个人的时候,一般人家都是不收的,但是人家收下来你的心意,实际上就要帮你担很多业的(当我们哪怕以一担米一元钱来供养观世音菩薩的时候,是不是把我们过去微不足道的福德汇集到观世音菩薩那里,和观世音菩薩无边无际的功德聚集起来,从而让我们得到百千万倍的回报呢?)你这个叫做生意,这种思想是小农经济思想,完全是狭隘的。比方说你现在供养观世音菩薩一元钱,你嘴巴里这么讲,你要看的。如果这个人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他能够有一元钱供养观世音菩薩,他就是能够有百千万亿的功德;如果你今天富得流油,你供一元钱,那就叫吝啬,那就叫小气(感恩师父。当我们行善、说好话、生善念的时候,我们就是在以整个身心供养观世音菩薩,所以说“身口意”的供养为大供养。也就是说当我们有一点点功德,如果顾着自己,怕功德用掉,其实功德真的很快就没有了;而我们以这个功德供养观世音菩薩可以让我们身心转换,得慧命永存,是这样吗,师父?)应该是这样。这是指当你有一定的功德的时候,你才能这么做,当你一点功德都没有的话,举个简单例子,人间的例子,你一听就明白了。你今天家里有点攒存的剩余的钱,你可以存到银行里去拿利息,可以存到互助社里边去,到时候大家分红,道理是一样的。问题你现在连饭都吃不上,你这钱怎么拿得出来啊?
wenda20150710 01:17:23
功德是看发心还是看成果
女听众:计算功德是看发心的大小、付出的多少,还是看他的功德所得的果报呢?
师父答:你拼命做功课做得再多,考试考不出来,也是代表你功课做得不好啊。就是说你如果最后能够积累成功德了,那说明你所有的平时做的功德都已经得到果实了,有果报了(那如果他发心很大、付出很多,但是没什么效果的话,这样其实功德也不是很大对吧?)那当然了,就说明他根本做得不如理不如法啊,一定的,天上不会误判你的(天上计算功德,《白话fo法》里面说过,在哪方面实践就有哪方面功德,比方说财布施的人在财的方面有功德,法施的人是法布施的功德,那天上在计算功德是分门别类地记录吗?)它是一种自动的。比方说一个人做一点善事成功了,或者怎么样做点善事,你愿意帮助别人了……那么法布施、财布施,实际上不是天上给你记录的,是你自己自心会分类。比方说你自己都知道,你要去做一件善事的时候,“菩薩,我在做功德啊”,你说你是不是已经分门别类啦?(嗯,这个是储存在心里面的?)对了!储存在八识田中,只不过护法神帮你积累的时候,他是最后看你的储存里面有多少。听得懂了吗?(明白)
wenda20160103B 41:56
衡量功德大小的标准,要用佛的境界来做任何善事或功德
男听众:师父,衡量功德大小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菩薩会根据每个人的根基和福报来衡量?他们功德的标准也不同呢?
师父答:功德大这个人慈悲心大,一个慈悲心大的人做出来的功德就大。那么衡量的标准是什么?要用佛的境界来做任何人间的善事或者功德,那么你的功德真的是很大。我经常讲,如果你今天发心了,很多人说“我学师父样子,我也不睡觉,好好地度人”,那么他的发心只不过是学师父。那么你如果发心“我学佛,不是单单学师父,我要学佛日以继夜地这么去帮助众生、帮助别人”,那么这个境界就不一样了。所以,其实要以佛为榜样,这样的功德就非常大。如果你以这种人间的一时冲动同样做出某一件事情,比方说师父要来开法会了,很多人很努力,那么一时是“哎呀,我真的要救人啊!”感动得不得了,忙了一个月,等师父忙完一走,他又开始不努力了,
那么这种人的功德不会很大的。功德大的人是脑子里永远有佛有菩萨,“我不停地要做啊做啊,我一定要救人啊救人啊”,这种人功德就大,哪怕一件小事情,他的功德都会震动天地的,是这样(哦,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善恶都有报,愚痴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这个恶很小就可以做,你每天做一点恶事,365天你就是一个恶人;每一天,如果你认为拿个板凳、扫扫地是很小的善而不为,你不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学佛人还要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去让别人做。难行能行,难舍能舍,帮助众生,尽心尽力,难为能为,才能升华自我的人格魅力。
延伸内容:关于阿罗汉:
阿罗汉和菩薩果位的不同?
问:请教师父,我们看《佛陀传》,佛陀的弟子有很多都开悟证得了阿罗汉果,他们当年尽心尽力地和佛陀一起弘扬佛法,为什么他们仅仅证得阿罗汉果,没有成就菩薩的果位?现在我们心灵fa门的很多师兄,都发了“一世修成,超出六道”的大愿,平时也积极努力地弘法度人。请问,那些师兄以后可能成就哪个果位呢?师父,能不能给我们讲解一下阿罗汉和菩薩果位的不同?
答:在《佛陀传》里边有很多,包括经文当中也是的,“顿时众弟子开悟,均成就了阿罗汉果”。实际上是什么呢?阿罗汉果是初果,初果就是,第一,开始开悟了,明白了,境界提升了,进入的就是初果的阶段。第二,那个果位是不一样的,等到你一格一格修上去,菩薩道……天上为什么有四圣道啊?有声闻道、缘觉道、菩薩道还有佛道,每个都不一样。那声闻道、缘觉道的,他们就是先要自修,要修得好,那么才能度人,所以佛法界讲叫自度度人。你连自己都度不了,你怎么度人?连自己都不能守戒,你怎么能够修大乘佛法呢?所以小乘佛法是大乘佛法的基础,没有小乘佛法的基础,没有小乘佛法的守戒,你是修不了大乘佛法的。就像我们现在这些弟子一样,如果你现在不先好好地做人,你怎么可能来帮助别人?你是一个坏人,谁要你帮助啊?(明白)
2017年8月28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佛友见 面 会“共修组”提问
去除我执就能成阿罗汉果,破除我执和法执就能成佛了。那是不是说破了我执就能超脱六道了呢?
女听众:师父在《白话fo法》第四册第七篇中有提到:去除我执就能成阿罗汉果,破除我执和法执就能成佛了。那是不是说破了我执就能超脱六道了呢?
师父答:是啊,没有“我”了,你当然超脱六道(是。那是不是法执比我执更难打破?)法执就是你在人间所有事、物,所有的一切,对你有吸引力的东西全部要放下(嗯)你的房子你放得下吗?你跟人家争奖金,你都不行,何况你放下自己的房子,放下自己一切。好了,这不是放下我执了吗?(师父,如果破除了法执,就是等于六道外的都是在破法执这一个执著是吗?)是啊(阿罗汉和菩薩各有什么样的法执?)你问这个问题,你要好好看看我的《白话fo法》了,里边有讲到的,这个是说来话长了(好的)到了阿罗汉是一个小乘境界,菩薩是大乘境界,它里边讲起来有太多的不一样。你现在问这个问题没有三个小时回答不清楚的(好的,感恩师父。对不起,好好看《白话fo法》)
shuohua20140725 11:52
阿罗汉果在哪个道;阿罗汉果如何能修到佛菩薩道
女听众:阿罗汉果分为四个,是不是都处在声闻道还是缘觉道?
师父答:声闻道、缘觉道都有的,两个道都有的。声闻道、缘觉道并不是代表职位的高低,而是代表境界的高低,因为缘觉已经接近菩薩了(要是想再向上修到佛菩薩道的话,是不是要跟着大菩薩来到人间救度众生,才可以修上去啊?)对对对,这句话讲得完全正确。虽然讲起来六道永不轮回,他不想下来他可以永远不下来,但是在阿罗汉果的这种声闻道、缘觉道的菩薩,小乘佛法修成的那些菩薩,他们看见菩薩、佛到人间来救人,他们也是善良的人、有修的人,他们非常想再提高境界,所以每一次有大菩薩到人间去,他们都会跟着大菩薩一起下来救人的呀(那要跟着几地以上的大菩薩下来救度众生的啊?)一般地他自己下来都可以的。比方说声闻道、缘觉道的菩薩他自己下来也可以,但是自己下来的话他就累嘛。举个简单例子,现在末法时期,如果心灵fa门没有的话,那你想想看,几百万人怎么会聚在一起啊?这么多人怎么会都念一个经啊?他度人就难了嘛,因为没有一个章程、没有一个统一的东西。他一个人下来救,大不了就是在人间做好事呀、做善事啊、与人为善、劝人家好啊,“哎呀,你们要善良呀、不要杀生呀、要念经”。那你说他救的人多还是现在有这样一个法门救的人多啊?(那肯定是有法门救的人多)你想当年大菩薩、佛陀下来,天上有多少成就阿罗汉果的人跟着佛陀一起下来,对不对啊?(对)不管怎么样讲,现在有一个方法、妙法来人间度人,他下来的话他有的放矢,也就是说他能够找准这个目标帮助别人,那可能更容易点。(除了下来救度众生这条路往上修的话,还有其他的方法进入佛菩薩道吗?)有的,如果在天上你不停地自修,这个时间可能是下来救人的几十倍(哦,更长一点)也就是说你如果一直在天上,因为一边享福一边修心嘛。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在某一个部门、某一个机关里面工作,你就一直天天在上面,天天上班咯,你可能就没有提升的机会。如果他下去到一个贫困山区,他说:“我下去三个月帮这个贫困山区翻翻身、把经济搞好、让人民老百姓能够脱离贫穷。”他下去三个月之后一下子搞好了,你说他回来会不会升啊?我们不是说官升,是境界升了,境界升了不就是菩薩了嘛(对)
第十一到第十四自然段❤️
弥勒佛笑着说:“你等我下去成了佛之后,我再来跟你说。” 弥勒佛讲笑话,就是说,你等我到了人间去救人之后,我成了 佛了我再来告诉你。这个故事就是告诉你,我们小小的,用一 个心情,心情就是我们要供养佛的心情,去供养一朵花,弥勒 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供养一朵花就有这样的功德,布施的 功德,你知道会让你随心所欲的,你今天布施了一朵花之后, 你很多事情都顺利了。
在物质当中,在我们人的眼睛当中,他还把它看得很重的。他 说:“我要布施花,我能够物质随缘”,但是在菩萨的眼睛当 中,菩萨不会把它当成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菩萨觉得供花 那是正常的。所以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不管供养什么, 就跟这个刚刚说的这个居士一样,你要用心来布施,你觉得自己不够位,我要把这朵漂亮的,他认为非常美丽的金色的花朵, 我要供给我们伟大的佛陀,你不单单是这朵花的供养,因为你 要法供养。
师父告诉你们什么叫“法供养”,就是用心来对人家好,用心 来供养别人,就叫法供养。因为你这样的供养,你不会贪著世 间的福德,甚至连智慧你都不贪,但是你不贪它会不会有,你 们都知道了。这个故事就告诉你们,只要不贪,你无量无边的 功德,无量无边的福德和智慧,你每一个事情的供养,都要好 好地用心的话,你一定会成就你的佛。所以这个功德没办法说 了,小小的供养我们伟大的佛陀的一束花,惟佛与佛乃能究竟, 也就是说只有佛才能知道,这朵花到底有多少功德,而我们人 是不能知道,这朵花供养有多少功德的。
这个就告诉我们,我们学佛的人要懂得用心,就是我们做什么 事情要深,要用心、内心来做。所以就是心经里边讲的“行深”, 行要深,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当你在做这个时候,观世音菩 萨说,你才能照见五蕴皆空。也就是说你学佛越认真,你越能 照见五蕴皆空。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地学佛,能够照见五蕴皆空 的话,你就能够得到正等正觉,以后还能成为佛,无上正等正 觉。好,今天就跟大家讲到这里,希望下一次能够再跟大家讲, 怎么样照见五蕴皆空。好,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延伸部分:白话fo法2-16、如实修心,真心供养
接下来给大家讲讲修心供养。佛菩萨说要知道供养,供养是很重要的,供养佛菩萨,如磕头、给菩萨供水、给菩萨供水果等都叫供养,供养你们的父母也叫供养,因为他们是未来的佛菩萨。
修心供养要懂规则,也就是必须去理解的佛念。
第一,修行供养,就是用自己的言行来供养佛菩萨,你修得好,像菩萨,你就是在供养菩萨,人家一看这个人这么好,像菩萨一样,就是用行动在供养菩萨。
第二,利益众生供养,就是帮助人家,人人皆具佛性,你对人人好,你是不是在利益众生供养?
第三,摄受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就是我来替众生受苦来供养,就是把所有的不好的事情,自己来受,我来替众生吃苦。我们要救度众生,必须用方便善巧的方法,随顺众生的根基来度化。要以忍摄辱;以大精进摄懈怠,控制住自身的懒惰;以智慧来抵制愚痴。
第四,代众生苦供养,就是替代众生受苦。比如遭遇到灾难,我们要去救灾救难,就一定会受很多的苦,而这些苦是代众生受的。诸佛菩萨为了救度众生,不惜累劫之苦,代众生受苦。我们现在修行是不是代众生苦供养?
第五,勤修善根供养,善根是本性,天天把自己的本性、良心拿出来看看,我是很善良的,我是很乐意帮助人家的,我是一个好人,也就是要常做好人好事,这叫勤修善根供养。
第六,不舍菩萨业供养,什么叫不舍菩萨业?我永远不离开菩萨的业,菩萨的业果,菩萨的业道,我跟着菩萨好好修心修行,这也叫供养。
第七,不离菩提心供养,就是永远不要离开菩提心,就是慈悲心供养,就是在与观世音菩萨讲话的时候,在供水、供水果的时候,我的心永远不要离开菩提心。你是菩萨,不要离开菩提心,这也是供养。那是功德无量的供养。
第八,塑菩萨行法供养,菩萨在人间法供养,就是施法给我们,保护我们。今天观世音菩萨用这些好的法门,在师父身上,来教育你们,帮助你们,师父这叫法布施,让你们明白道理了,让你们念经了,让你们家里都好了,是不是法布施?如果你们学得像菩萨一样法布施供养,你们得到的就是供养如来。如来就是,如果没有来,本来就在,本来就在你们心中像来一样就是你们的本性。记住供养如来就是要行法布施。
师父最后告知大家要培养慈悲心,严格按照佛法来修心,把自己的真如本性修出来。
供养佛菩萨的水果与鲜花的问题?
问42:请问卢tai长,供奉菩萨的水果与鲜花什么样的不能供奉?可不可以供奉菊花、玫瑰花和百合花?
答42:
l 供奉水果与鲜花要看各人家里的条件。
l 供奉鲜花水果最久不要超过一周才换新的,并且要保持新鲜,如果不新鲜了,就要尽快换掉,哪怕没有新的换上去,也不能把已经坏掉的供在佛台上。并且水果要整盘一起换,不能拿掉几个再把其他的放回去。
l 每个果盘只放一种水果,不宜多种混在一起。花瓶中可以同时有多种花。
l 水果只能是新鲜的,不宜供干果、果脯之类的。
l 最好供奉带有香味的水果,如苹果、橙子、芒果、菠萝、西瓜等。
l 香蕉与桃子是不适宜供奉佛菩萨。
l 供奉菩萨富贵竹是好的
l 菊花、百合花、兰花、水仙、牡丹花、康乃馨等是可以供奉佛菩萨。带刺的玫瑰花不宜供在佛台上。
l 供奉佛菩萨的花可以通过名字来判断。如桃花、喇叭花等都是不能供奉的。
l 另外,带泥土的盆栽不要供在主台上。
l 一般来说,供奉富贵竹的话,可以两边各一个花瓶,每只花瓶一支、两支、三支以下都是可以,最好不要太多。鲜花的数量没关系。
Wenda20200119 28:34
如何理解“用身口意供养佛菩萨有大功德”
女听众:您在《白话fo法》中有一句话“用身口意供养佛菩萨有大功德”。请问师父,是不是我们身口意供养佛菩萨就会有身功德、意功德和语功德?
师父答:对,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你赞叹佛法,法布施是嘴巴、语言,对不对?(嗯)身功德,你做善事,做大无畏的布施,不是大功德啊?意念天天想好的,跟菩萨接近,不是意念也有功德了吗?(明白。比如我们度一个人吃素、学佛,他可能会犹豫一下,但是您要是亲自跟他讲,让他吃素、念经,他就会马上去做,这是不是因为师父的语功德很大,度人的效果比我们……)不是语功德,你只能说师父的能量大,没办法的,因为你们没有这个能量去度人。很多事情为什么有些领导出面就解决了,下面的人碰到事情就找领导?没有能量啊。量子时代,现在靠能量的,明白了吗?(明白。师父一直告诫我们要口吐莲花善护口业,这个也属于在积累语功德吗?)对。你善德,善言善语,只讲善良的话,不讲恶话,时间长了会有能量体的(明白,感恩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