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跟大家讲,有福的人都会忍耐的,因为不能忍耐的人,他就很苦 他就没有福气,佛陀曾说过,不毁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把佛陀讲的这几句话给大家解释一下,不要去毁谤,实际上就是诽谤一样的意思,不要去说人家不好,不要去说别人不好,也不要在人间去看,这个事情是对的还是不对的,但自观身行,好好地看看你自己,你自观身行,你用智慧 谛是真谛,看到你的智慧,来看看你自己,你才能知道你自己正不正,你说一个人 整天找人家毛病的人,他心正吗,谛观正不正 佛陀讲的,所以精进的人 努力的人,不懒懒散散的人,他是灭除自身好逸恶劳的一个方法,因为人都有一个毛病 很懒,每个人都很懒 都不想很努力,所以如果你自己精进,你好逸恶劳的毛病就会改,禅修当中有一个观点,叫养心莫善于寡欲,你寡欲了 比你养心还要好,你欲望少一点的人,你的心就好了,你天天有这个欲望,有那个欲望的话,你这个心养得好吗,我今天要大房子,明天要车子,后天要怎么样,大后天要怎么样,你每天活在欲望当中,你欲望这么多,你这个心养得好吗,所以一个人养心就是欲望要少一点,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不是拥有财富的人而是知足的人,这是我经常跟你们讲的,你们今天如果觉得自己很富有,你是一个知足的人。

佛陀曾经在《佛遗教经》当中讲过,知足之法 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 虽卧地上 犹为安乐,不知足者 虽处天堂 亦不称意,不知足者 虽富而贫,知足之人 虽贫而富,不知足者 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师父来跟你们解释一下,知足之法,就是说一个人学会知足,他有一个方法的,富乐安隐之处,富有 平安,平安之后要干吗,低调 隐就是低调,你一个人知足之后,有钱 快乐 平安,要懂得隐蔽起来,安隐之处,就是你能够把自己的心,处在一个隐蔽的阶段,知足之人,我今天很满足的人,虽然我躺在地板上 我没有床,我也是快乐的,因为安乐,因为平安就会快乐,你们现在看看你们很多人,没有平安 你哪来的快乐,你虽然睡在地板上,但是你今天平安快乐,你没有事情,你这个人就是快乐,不知足的人,就算给你再好 对你很好,有了权 有了名 有了利,什么都给你了,虽处(天堂)像天堂一样在人间,他还不满足,不称意 就是还不知足,不知足者 虽富而贫。

你今天一个人 不知足的人,表面上你很富有,但是实际上因为你没有满足,我还不够,别人看你很有钱,我不够,别人讲你 你身体蛮好的,我不行 我要怎么样 我要怎么样,最后 虽富 还是很贫穷,因为你还没有买五辆车,因为你还没买船,你没有买私人飞机,你还没有买这个买那个,你永远觉得自己是一个穷人,虽富 是个穷人,知足之人,虽然贫穷但是他很富有,就说明我今天虽然我不是很有钱,但是我三顿饭能吃饱,睡觉能够睡得很平安 能够很安稳,我做人能够做得平平安安,我不伤害别人,我自己对得起别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 常为五欲所牵,为财 为名气 为自己的利益,有钱有名有利了,整天睡觉 浪费时间,睡觉都是一种不好的欲望,睡了还想睡觉,吃了还想吃,贪了还想贪。没关系 我只要住得起就可以了,现在有房子了 好了还要好,人的欲望他是没有满足的,被五欲所牵住。

你看看 为五欲所牵住的人,天天很富有,但是他还是被那些知足的人所怜愍,很可怜啊,你看你已经这么有钱,你为什么还要这样,你说你怜愍他吗 可怜他吗,所以 为知足者之所怜愍,你看 不知足的人跟你在一起,你觉得他可怜吗,你们告诉我,权力这么大 我还要,钱有这么多 我还要,衣服已经这么多,还说自己衣服不够,这人生就是不知足。

所以菩萨让我们要懂得,你看 都是佛陀讲的,这些 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讲的话,我们今天拿出来学习,拿出来与大家共勉,就是告诉你们,两千五百年过去了,你们到底知足不知足,还不知足,所以学佛人要懂得,知足的人要懂得知恩图报,经常有感恩心,少生怨气 少生瞋恨心,那些整天恨这个恨那个的,整天看人家不顺眼的,他的心里能长出什么善良的种子,只会生出那些蛀虫,他永远不会生出那些善心和慈悲心的,佛陀跟我们讲的意思就是,要无怨无悔的人才能恒生善心,有什么好怨的,对不对,有什么好烦的,你经常无怨无悔的,你这个人会生出很多的善心的。所以为什么在回向偈里面讲道,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你们想想看 你们报了谁的恩,你们今天,我们说把菩萨 我们的恩还没报完,你们想想看,你们还不知足,你们报恩没报好,你们下济三途苦,你们还能救那种恶灵吗,还能救那些饿鬼吗,还能救那些在受苦,在地狱里受苦那些饿鬼吗,看看地藏王菩萨,你们怎么学佛的,天天活在那些瞋恨心当中,你们哪一天能够解脱,一句话一件事情都可以烦恼半天,都可以让自己内心变得非常地憔悴,你们还能下济三途苦吗,想想你们比地狱里的人,不知道要幸福多少。

想一想父母亲 你们的祖上,没有祖辈给你们的耕耘,你们今天可能很多人一无所成,你们报了没有,你们连曾经帮助过你们的同学 老师,自己的父母亲的恩还没报完,你们现在就懂得报仇,就懂得恨别人,所以要学会感恩。

佛陀在《无量寿经》当中曾经讲过,把它翻译过来叫,世间人民 父子兄弟,夫妇家事 中外亲属,实际上这个中外就是,当时佛陀意思就是说,不管是外面的亲属,还是自己身边的亲属,当相敬爱,你们都要相互爱护,不能相互排斥的,无相憎嫉,不能相互憎恨和嫉妒,无相憎嫉,有无相通,要跟他们经常地沟通,就是不能没有沟通,无得贪惜,你贪了之后你就得不到,你们想想看,你们现在谁贪 谁会跟你们交朋友,这个人 贪得不得了的人,谁跟你交朋友,叫无得贪惜,你得到了,得不到了 你没有得到,惜是在这里讲什么 不珍惜,言色常和,言就是语言,色就是你们的脸色,叫言色常和,常 经常要和气 和睦 和顺,莫相违戾,不要跟人家动不动就不一样,动不动就跟人家闹,动不动就跟人家吵,要多交意友 少结冤仇,多交意友,所以你们要交对你们有意义的好朋友,少结冤仇,你们看看 你们告诉我,你们长到这么大结了多少冤仇,你们如果离过婚的人,过去结了冤仇了吗,你们学校毕业的人,过去结过冤仇吗,你们好的朋友交了几个。

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教导我们,与世人同在 同行 同乐,什么意思,就是佛陀当时就教导我们说,我们出家人要和众生同在 同行,一起做很多的事情,然后同乐 一起快乐,现在社会上讲要多积福德,多想帮助别人,其实就是要让我们多布施,哪怕一碗饭都是一种布施,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心就是一种布施,对人家好一点就是心一种布施,所以做人怎么样能够让别人接受,这本身就是一种修养,不要说伤害别人的话,不要去说奇怪的话,不要去刺痛和刺伤别人,看到别人在改 你要尊重别人,你自己才会变得很庄严,揪住别人毛病不放的人,你会失去你的安详和庄严之相,师父教你们,在家里如果你的老公做错了,你死盯着他,你这个人不庄严的,他会看不起你的,讲过好了,做错事情谁都有,学会原谅别人,你自己能够端正,你自己没有掩饰自己,你也要给人家留条路,让别人有一个改变的机会。

言行要正信正念,什么叫正信正念,不伤害别人就是正信正念,因为你不伤害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的正直,当你伤害别人,别人就不会认为你这个人正直,而是一种报复心理,所以什么叫庄严,能够理解别人 那就叫庄严

第一自然段:
師父跟大家讲,有福的人都会忍耐的,因为不能忍耐的人,他就很苦 他就没有福气,佛陀曾说过,不毁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把佛陀讲的这几句话给大家解释一下,不要去毁谤,实际上就是诽谤一样的意思,不要去说人家不好,不要去说别人不好,也不要在人间去看,这个事情是对的还是不对的,但自观身行,好好地看看你自己,你自观身行,你用智慧 谛是真谛,看到你的智慧,来看看你自己,你才能知道你自己正不正,你说一个人 整天找人家毛病的人,他心正吗,谛观正不正 佛陀讲的,所以精进的人 努力的人,不懒懒散散的人,他是灭除自身好逸恶劳的一个方法,因为人都有一个毛病 很懒,每个人都很懒 都不想很努力,所以如果你自己精进,你好逸恶劳的毛病就会改,禅修当中有一个观点,叫养心莫善于寡欲,你寡欲了 比你养心还要好,你欲望少一点的人,你的心就好了,你天天有这个欲望,有那个欲望的话,你这个心养得好吗,我今天要大房子,明天要车子,后天要怎么样,大后天要怎么样,你每天活在欲望当中,你欲望这么多,你这个心养得好吗,所以一个人养心就是欲望要少一点,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不是拥有财富的人而是知足的人,这是我经常跟你们讲的,你们今天如果觉得自己很富有,你是一个知足的人。

第一自然段延伸:
shuohua20170707 18:42
无缘无故受到诽谤,能够忍辱就是境界高
男听众:師父,如果无缘无故地被人诽谤、造谣攻击,如果能够忍辱,是不是上天就会给这个人加福?
師父答:一定,为什么?两种情况:一个,被人家诽谤,可能你上辈子欠他的;还有一种,如果他无缘无故地诽谤你,跟你上辈子没有仇、没有冤,他诽谤你,他种下恶因了。你用菩薩如理如法的方法来克制自己,你就是圣人,你就是境界提高。我举个简单例子,在马路上两个人吵架,一个在骂,一个不还嘴,你说人家会尊重哪一个人?(人家会尊重不还嘴的那个人)对了,就是这么简单,境界不就上了吗?(是,師父)有什么好讲的?一个坏人诽谤你,你跟他一样,你不就是坏人了吗?(是)

白话fo法4-27、心包太虚,把"诽谤"当作是善知识

因为你德高了,人家来毁你了;因为你把事情做好了,诽谤的事情也来了。你呢,还是原来的你。诽谤于我何损啊,诽谤能够拿我怎么样啊?当然,我要把它作为一个善知识来处理。你们做得到吗?听到诽谤的恶言,应该知道,这实际上是在增加自己的功德啊。今天他骂你了,实际上就是增加你的功德啊。人家指出你的缺点,你应该把他视为善知识,不要去恨他。
真正过关的就是你们这些徒弟了。为什么?骂了还要来,讲了还要来,做错了还要来,才真正有值。哪里跌下去,从哪里站起来,对不对?对。永不放弃,才能修炼成钢。例如你今天诽谤我、陷害我,我还是这么做。要有恒心,坚信我修心一定能够成功,这叫信念。诽谤是成就我们的善知识。被人家诽谤的人,因为你的忍耐,因为你不理他,但心里感谢他,实际上你就成就了对方的善知识,成就了对方的为人。他会想的,“我这样做对不对啊?我是可以给他提意见,但是呢,我应该换个方法”。实际上你把诽谤的人认为他就是一个善良的、有文化的人,他可以教你很多事情,你听他讲有什么关系嘛,他毁谤你什么了?我们要起冤亲平等之心。就是说,你讲我好,你讲我不好,我都是这个样。然后能够不生法忍,就是无生法忍。实际上就是慈悲忍辱的力量。(节选)

Wenda20171224A 25:24
“忍耐”在与人相处、工作及学佛中的重要性

Shuohua20190208 08:42
“如果达到虚空的极点,外无所见,内无所思,凝神内收,清心寡欲”,属菩薩境界
女听众:師父之前在法fa会上开示,有一句话我觉得说得特别好,師父说“如果能够达到虚空的极点,外无所见,内无所思,凝神内守,清心寡欲”。这个境界其实真的非常高。
師父答:已经到菩薩了(已经是菩薩的境界了?)嗯,不得了。其实人间就是菩薩和人“天人合一”的地方,就是佛道合一的地方,佛和人都会合一的地方。其实有些人在修菩薩,在人间做菩薩,有的人在人间做人,有的人在做魔,有的人做鬼,明白了吗?(明白)


Wenda20190419 01:21:24
关于“常以身见我不得自在,常以心见佛得大自在”


Wenda20171015B 41:15
如何修“定”


Wenda20180729B 08:41
欲望的根来自何处;如何断掉欲望

第二自然段:
佛陀曾经在《佛遗教经》当中讲过,知足之法 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 虽卧地上 犹为安乐,不知足者 虽处天堂 亦不称意,不知足者 虽富而贫,知足之人 虽贫而富,不知足者 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師父来跟你们解释一下,知足之法,就是说一个人学会知足,他有一个方法的,富乐安隐之处,富有 平安,平安之后要干吗,低调 隐就是低调,你一个人知足之后,有钱 快乐 平安,要懂得隐蔽起来,安隐之处,就是你能够把自己的心,处在一个隐蔽的阶段,知足之人,我今天很满足的人,虽然我躺在地板上 我没有床,我也是快乐的,因为安乐,因为平安就会快乐,你们现在看看你们很多人,没有平安 你哪来的快乐,你虽然睡在地板上,但是你今天平安快乐,你没有事情,你这个人就是快乐,不知足的人,就算给你再好 对你很好,有了权 有了名 有了利,什么都给你了,虽处(天堂)像天堂一样在人间,他还不满足,不称意 就是还不知足,不知足者 虽富而贫。


第三自然段:
你今天一个人 不知足的人,表面上你很富有,但是实际上因为你没有满足,我还不够,别人看你很有钱,我不够,别人讲你 你身体蛮好的,我不行 我要怎么样 我要怎么样,最后 虽富 还是很贫穷,因为你还没有买五辆车,因为你还没买船,你没有买私人飞机,你还没有买这个买那个,你永远觉得自己是一个穷人,虽富 是个穷人,知足之人,虽然贫穷但是他很富有,就说明我今天虽然我不是很有钱,但是我三顿饭能吃饱,睡觉能够睡得很平安 能够很安稳,我做人能够做得平平安安,我不伤害别人,我自己对得起别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 常为五欲所牵,为财 为名气 为自己的利益,有钱有名有利了,整天睡觉 浪费时间,睡觉都是一种不好的欲望,睡了还想睡觉,吃了还想吃,贪了还想贪。没关系 我只要住得起就可以了,现在有房子了 好了还要好,人的欲望他是没有满足的,被五欲所牵住。


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延伸:
白话fo法11-4.不贪求 心满足
看见什么都满足了、都够了,这种人才不会去贪,不贪的人不就是知足吗?知足的人不就是常乐吗? 你们去看那些法師,他们就是用師父经常讲的这些戒律来严格要求自己,他们从来不逛商场,他们不去买东西,他们觉得什么都够了。師父看到一个法師到師父这里来,拿出帮同修带来的几封信,他把自己背的包袱全部抖出来,師父看了都掉眼泪,里面有一包小纸巾、一个小手电棒、几封信,还有一个小的塑料口袋,里面放了一点点零钱,还有一小盒万金油,哪里痛了就抹一抹,这就是他们一生的家当。跟他们相比,我们贪了太多!師父看了心里就很痛,这就是苦修。 你们要知足啊,如果不知足,你会觉得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很难过,知足了,你就会觉得自己怎么会这么幸福啊。当一个人感到幸福的时候,他才会感恩这个世界,感恩社会,感恩自己到这个人间来,感恩大家都在成全自己,才会给自己修心修行带来法喜。 師父要你们在心中对钱财没有欲望,对物质没有欲望,经常在心中说“我不需要,我够了”,你才能在心中制止自己的欲望,有效地约束自己。“钱够用吗?” “够了。”“物质还要不要?”“不要了。”你的心中没有欲望,你就能够克制自己。很多母亲说:“孩子只要对我笑一笑,我就满足了。”妈妈的这个欲望越小,她越不心痛啊。很多父母想:“我从小把他养大,他现在怎么这样不理睬我啊?他就这么寄点东西回来,也不回家看我?”这样想了后父母心里就很痛。很多母亲欲望很小,逢年过节孩子从很遥远的地方给自己寄点保健品,自己就很感动了。这就是为什么要克制欲望。 人一旦有了欲望,欲望就会控制自己。这就要先克服欲望、降低欲望,每个人要把欲望先降低。(节选)

白话fo法7-21、学“中观” 习“唯识”

我们做人要少欲知足啊,欲望越少的人,越能知足。我很知足了,我今天有一口饭吃,我感恩啊;我今天有个地方睡觉,我感恩啊;有这个人间让我来学佛,让我从这个人间能够直接进入四圣道或者西方极乐世界,那我要感恩啊,一切都在感恩中。在感恩当中,你才能自性皈依。所以,少欲知足,能离财色。
自心皈依正,念念才能无邪见。自心皈依正是什么?就是你的心才会产生正念。你的心有了正念之后,你的每个念头出来才无邪见,不会看错,所以,以无邪见故。你的脑子里都是正的,所以你没有邪见出来,你这才是没有邪知,没有邪见故。(节选)

wenda20140803B 10:28
如何克服和超越生理的欲望

第四自然段:
所以菩薩让我们要懂得,你看 都是佛陀讲的,这些 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讲的话,我们今天拿出来学习,拿出来与大家共勉,就是告诉你们,两千五百年过去了,你们到底知足不知足,还不知足,所以学佛人要懂得,知足的人要懂得知恩图报,经常有感恩心,少生怨气 少生瞋恨心,那些整天恨这个恨那个的,整天看人家不顺眼的,他的心里能长出什么善良的种子,只会生出那些蛀虫,他永远不会生出那些善心和慈悲心的,佛陀跟我们讲的意思就是,,有什么好怨的,对不对,有什么好烦的,你经常无怨无悔的,你这个人会生出很多的善心的。所以为什么在回向偈里面讲道,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你们想想看 你们报了谁的恩,你们今天,我们说把菩薩 我们的恩还没报完,你们想想看,你们还不知足,你们报恩没报好,你们下济三途苦,你们还能救那种恶灵吗,还能救那些饿鬼吗,还能救那些在受苦,在地狱里受苦那些饿鬼吗,看看地藏王菩薩,你们怎么学佛的,天天活在那些瞋恨心当中,你们哪一天能够解脱,一句话一件事情都可以烦恼半天,都可以让自己内心变得非常地憔悴,你们还能下济三途苦吗,想想你们比地狱里的人,不知道要幸福多少。


第五自然段:
想一想父母亲 你们的祖上,没有祖辈给你们的耕耘,你们今天可能很多人一无所成,你们报了没有,你们连曾经帮助过你们的同学 老師,自己的父母亲的恩还没报完,你们现在就懂得报仇,就懂得恨别人,所以要学会感恩。


第四和第五自然段延伸:
wenda20170630 51:18
关于“我心本是佛,云何起贪着”
男听众:師父,我想请您分析这句话,“我心本是佛,云何起贪着”。
師父答:我们本性是不是佛?佛陀讲“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每一个人都有如来本性,就是慈悲心、佛心是人本性都有的(对)为什么要贪人间的东西?菩薩会贪吗?(不会的)“云何起贪着”,为什么要贪?明明知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明明知道具有佛菩薩的智慧,你为什么不好好修?为什么要去贪人间假的东西?哪样东西能贪到底,是你的?(明白。師父,“我心本大慈,云何气小事”呢?)你不是很慈悲吗,我们都是佛菩薩,为什么小事情还生气啊?有什么好气的?人间都是假的。小时候我们气的那么多事情,现在怎么都忘记了?你小时候就想到有今天,你就不会气了(明白。“我心本无碍,云何不自在”?)我们心本来就是没有阻碍的,为什么不自在啊?看见人家好了,你应该法喜、赞叹,而不应该嫉妒,不应该去争、去抢、去恨。你为什么有阻碍?有阻碍就说明你心不正了,有贪瞋痴慢疑了,所以才会有阻碍。
Wenda20180511 20:01

关于“报父母恩”的开示

男听众:去年法会師父有说过“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上报四重恩”里有一句是“报父母恩”,佛经里都有说父母恩是难以回报的。请師父慈悲开示。

師父答:爸爸妈妈养你出来难吗?痛吗?(痛)父母恩要报吗?(要)对啊,报父母恩实际上也是一个孝子,所以过去为什么很多孝子能够到天上去做天神啊?父母亲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菩薩对我们有教导之恩,不管怎么说你都要感恩,所以佛曾经也说过一个经文——《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当时姚秦三藏法師鸠摩罗什把它翻译出来的,中国儒家根据真经《佛说父母恩难报经》改编成《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里边讲了很多应该怎么样孝顺父母的。父母恩难报,其实这个“父母”作为我们佛子来讲,已经不是单单生我养我的父母了,教导我们的都称为父母。为什么我们说观世音菩薩像母亲一样?观世音菩薩养了你啊?为什么我们看佛陀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在教导我们离苦得乐,教我们做何等的善人,现在明白了吗?所以对父母亲的恩德要感恩巨大,因为父母亲为我们付出很多,为我们背业,因为我们人罪业深重,所以我们要忏悔,要供养三宝,要受持斋戒,要布施修佛,这个都是属于报父母恩的。你想想看,你好了,是不是让你父母亲能够得到更多的功德啊?所以过去佛经上也讲“右肩负父,左肩负母”,什么意思啊?右肩要担负起对父亲的责任,左肩要担负起对母亲的责任。很多人整天冤枉自己的父母亲,怨言很多。实际上已经不是说生你养你的父母了,连師父也是你们的父母亲,对不对?所以“上报四重恩”实际上讲的就是这个(对。師父有说过,骨头是爸爸给的,肉是妈妈给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爱惜好我们的身体)对啊。很多女人乱来,去邪淫,她就是让妈妈给她的肉在受凌辱;如果今天被人家伤了骨头了,你痛啊,痛的实际上是爸爸的骨头,他有感应的。人家说“慈母像大地,严父配于天”,就这样的。所以父亲要严格,你看父亲都是很严格的(是啊,爸爸都很严肃的。師父,四大菩薩里我们都知道地藏王菩薩非常孝顺,我们应该以地藏王菩薩的孝心作为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真的差得太远了)很多菩薩都很孝顺的,地藏王菩薩的孝顺是出名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孝顺,不但孝顺自己的肉身父母,更要孝顺我们天上的菩薩父母,明白吗?(明白)

白话fo法1-30、佛法论交友

今天给你们讲一讲,什么样的朋友可以交,什么样的朋友不可以交。

严持戒律之友当亲近。当你交的朋友中,这个人能严持戒律,你可以亲近,因为亲近了之后,你能淡诸欲,你能看淡很多的欲望。
智慧之广大之友当亲近。这个人很有智慧,師父在这里指的是智慧,而不是聪明,因为智慧广大之友亲近之后,能让你出迷境。

谦卑忍辱之友当亲近。如果这个朋友很谦卑,很谦虚,能忍辱,你可以亲近,因为亲近之后,能消除我慢,即骄傲自满。

总持文字之友当亲近。总是持有文字的人,比如朋友经常告诉你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讲出来都是文字的东西,这种朋友你可以亲近,因为从文字中可以学到许多礼,能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因为懂得文字的人,能解你的疑难。

直心忠告之友当亲近。心直忠告你,因为这些人是真正的挚友,记住是真正的,而有些人利用自己的直来骂人,利用自己的直爽来讲人家的不好,这些本身就是没有修养,因为他已偏离了真正直心,真正的忠告叫直心,用心来待人家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直心,直心忠告之友可以亲近,因为能告知你的错误,身上的毛病。

勇猛精进之友当亲近。非常努力精进的人,你可以与他交朋友,因为与这种人亲近时能速成道果。速成道果就是努力做事很快就会成功。

轻财好义之友当亲近。把钱财看的很轻,非常讲义气的人,可以亲近,因为轻财好义之友,能让你破除吝啬。

仁慈爱物之友当亲近。有仁爱心的人,有慈悲心的人,你可以和他交朋友,可以亲近。不乱浪费,爱物之人可以交。因为你亲近了仁慈爱物之人,能破除我执。

第六自然段:
想一想父母亲 你们的祖上,没有祖辈给你们的耕耘,你们今天可能很多人一无所成,你们报了没有,你们连曾经帮助过你们的同学 老師,自己的父母亲的恩还没报完,你们现在就懂得报仇,就懂得恨别人,所以要学会感恩。


第七自然段:
佛陀在《无量寿经》当中曾经讲过,把它翻译过来叫,世间人民 父子兄弟,夫妇家事 中外亲属,实际上这个中外就是,当时佛陀意思就是说,不管是外面的亲属,还是自己身边的亲属,当相敬爱,你们都要相互爱护,不能相互排斥的,无相憎嫉,不能相互憎恨和嫉妒,无相憎嫉,有无相通,要跟他们经常地沟通,就是不能没有沟通,无得贪惜,你贪了之后你就得不到,你们想想看,你们现在谁贪 谁会跟你们交朋友,这个人 贪得不得了的人,谁跟你交朋友,叫无得贪惜,你得到了,得不到了 你没有得到,惜是在这里讲什么 不珍惜,言色常和,言就是语言,色就是你们的脸色,叫言色常和,常 经常要和气 和睦 和顺,莫相违戾,不要跟人家动不动就不一样,动不动就跟人家闹,动不动就跟人家吵,要多交意友 少结冤仇,多交意友,所以你们要交对你们有意义的好朋友,少结冤仇,你们看看 你们告诉我,你们长到这么大结了多少冤仇,你们如果离过婚的人,过去结了冤仇了吗,你们学校毕业的人,过去结过冤仇吗,你们好的朋友交了几个。
第六和第七自然段延伸:

wenda20150906A 22:43
感恩心能培养自己的慈悲心
男听众:感恩心可以帮助我们忏悔得更好,是这样吗,師父?
師父答:感恩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的基础就是感恩。一个人不懂得感恩别人,这种人我告诉你,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救的(嗯。那如何寻找自己的感恩之心,師父?)感恩之心要寻找的啊?你对人家好一点不就叫感恩吗?爸爸妈妈对你好,你对爸爸妈妈感恩,这还要寻找啊?孝顺那是天然的;忠诚朋友那都是感恩,因为朋友帮过我,所以我要帮朋友。这不都是感恩吗?还要找啊?哪里找?本性当中找。明白吗?(哦,明白了,谢谢師父慈悲开示!)


Wenda20171029A 42:56
慈悲心来自于感恩心;要学会感恩
男听众:師父,在人的七情六欲里边,每一情、每一欲都会产生业障,只有感恩的心可以断绝业障,是唯一可以使业障不生的一种心情,也是对贪、瞋、痴有效的武器。所以当你逐渐习惯用感恩心去看周围的人和事,业障会越来越少。这样理解对吗?
師父答:你把“感恩的心”上升,我问你,“感恩心”再上升是什么?叫什么心?(慈悲心)对了。那么观世音菩薩成佛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什么?慈悲心啊(慈悲,大慈大悲)你说有了慈悲,你还会做坏事吗?有了慈悲心你还会贪吗?你慈悲人家,什么都让人家先。你有慈悲心会恨人家吗?你有慈悲心会做傻事吗?(不会的)慈悲心来自于感恩心,所以一个人要感恩人家的(对的。師父您也常跟我们说,要多去感恩别人,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为众生而想)

Wenda20191227 49:03
師父开示“和”字
女听众:師父,您好。请師父可不可以从构字法解释一下“和”字,“和平”的“和”。
師父答:“和睦”的“和”(对)“和睦”是增长的,“和睦”是长在土里的,自由增长的。所以一个人要和气生财,要“和”的话你就是要让他自由生长。所以一个随缘的人,你就能够生活得比较安逸。“和睦”的“和”字,“和天下”,这个“和”字你一看就知道了,比方说,暖和、平和、和谐、和服、随和、调和……什么都是一个“和”字,为什么?一个“口”啊,一个“嘴巴”,人要管住你的嘴巴(哦)嘴巴不要乱讲话,你嘴巴一乱讲话就不和了。你看人靠什么的?人靠嘴巴讲话来一团和气的(是)你没有嘴巴讲话,你不跟动物一样?你怎么和?动物跟动物不理解就咬了(是)人跟人就是应该靠讲话了才不咬的(对,明白,感恩師父)


shuohua20170714 17:33
关于“无冤才能无恐怖”的开示
女听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经常因为无知而造下新业。師父经常讲要跟众生结善缘,不要结冤,无冤才能无恐怖,越恨一个人才会越害怕他日后来报复。请師父针对“无冤才能无恐怖”开示一下。
師父答:不要跟人家有冤仇,不要结冤,结冤你当然恐怖了。你今天搞他了,你就要当心他来搞你;你今天不搞他,他怎么会搞你啊?你吃点亏了,他下次就不搞你了。“冤冤相报何时了?”你今天骂老公了,老公一定会想办法骂你的。这个东西好好自己来开悟吧。


wenda20160115 01:32:56
感恩心为何能使业障不生
男听众:師父,您在《白话佛法》中开示,“阻止业障产生,第一是靠戒,第二是靠感恩心”。请问,感恩心为何有这么大的功效可以使业障不生呢?
師父答:很简单,你感恩别人你还会生气吗?你感恩老公你说你还会跟老公吵架吗?你还会有瞋念吗?你感恩了所有的人,你说你还会作恶吗?不会了啊,你感谢人家都来不及了,你怎么会跟人家作恶呢?所以就不会生业障啊,对不对?(对对,谢谢師父慈悲开示)

第八自然段:
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教导我们,与世人同在 同行 同乐,什么意思,就是佛陀当时就教导我们说,我们出家人要和众生同在 同行,一起做很多的事情,然后同乐 一起快乐,现在社会上讲要多积福德,多想帮助别人,其实就是要让我们多布施,哪怕一碗饭都是一种布施,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心就是一种布施,对人家好一点就是心一种布施,所以做人怎么样能够让别人接受,这本身就是一种修养,不要说伤害别人的话,不要去说奇怪的话,不要去刺痛和刺伤别人,看到别人在改 你要尊重别人,你自己才会变得很庄严,揪住别人毛病不放的人,你会失去你的安详和庄严之相,师父教你们,在家里如果你的老公做错了,你死盯着他,你这个人不庄严的,他会看不起你的,讲过好了,做错事情谁都有,学会原谅别人,你自己能够端正,你自己没有掩饰自己,你也要给人家留条路,让别人有一个改变的机会。

第九自然段:
言行要正信正念,什么叫正信正念,不伤害别人就是正信正念,因为你不伤害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的正直,当你伤害别人,别人就不会认为你这个人正直,而是一种报复心理,所以什么叫庄严,能够理解别人 那就叫庄严。

第八和第九自然段延伸:

第54集《放下执著 寻找本性》


Wenda20190712 01:03:31
什么是正信正念
女听众:正信正念是不是就是不能想不好的,不能把别人和事往坏的地方想,时时都保持正念积极的想法?
師父答:是的。


Wenda20200124 26:03
不能执著,要学会放下;伤害别人就会伤害自己;正信正念靠平时正确的思维


wenda20121005 01:11:10
学佛人只见己过,不见人过,不见他人非

师父2019年11月10日新西兰法会结束语-经典开示节选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