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
在我们学佛中,佛教中有“信、解、行、证”四门:信门、解门、行门、证门,是学佛人学佛当中最应该掌握的一个过程、进程。师父慢慢地跟大家讲这些佛学的基本常理,让大家能够在学佛中进步更大。
信,实际上就是我们先要相信佛法。相信佛法、相信佛陀、相信三宝,我们就会有信心。就像我们现在做什么事情,你相信了,你才肯去做;你不相信他,他叫你做什么事情,你不会去做。我们今天相信了佛法僧三宝,我们相信有菩萨会保佑我们,我们相信佛法能够让我们破迷开悟,我们相信僧团代表着佛陀的形象、代表着我们每一个守戒人的形象,那么我们相信了,我们就去学了。所以,相信,是正信。
在佛法中很重要的第二点是“解”。解是什么呢?就是你对一个事情的理解非常重要。比方说对某一件事情你不理解,你根本不会去做。别人说一句话,你要理解吧?两千五百年前,佛陀留给我们这些弟子的佛法金句,就是让我们能够理解它、了解它——这个世界“苦空无常”的真谛:一切都是无常的,不是长久的;这个世界是苦的;到最后一场空,什么都得不到。苦空无常就是告诉我们真谛,那么你要去理解吧?所以“解”是非常重要的。你懂了、理解了,你就获得了佛理的真正的正解——正确地去解释它。第二个“解”就是相信之后,对佛法教义的获得、理解很重要。
第三就是“行”。当你明白道理之后,你是不是要行?行,就是在做菩萨。当我知道了,别人跟我讲,我都理解了,接下来我就要去行、去做了,做得像菩萨一样,这就是行。“行”实际上就是我们学佛人经常讲的一句话叫“修行”。修什么?你每一天有行为吗?有。你有一些做得不如理不如法的也叫行为吧?对。那么要修正吗?修。然后就是在你的行为上把它修正。所以依法修行,就是如理如法地去学佛修行,就是我们说第三是要“行”。
第一要相信,第二要能够理解佛法,理解了之后要去行,最后就是要“证”。因为你行了之后,你有感悟了,行了之后显灵了。很多人为什么会学佛?因为我去行佛了,做了很多佛的事情,没想到广结善缘了,我真的明白了。这就是学佛人应该懂得的,如果你今天去行佛,做了菩萨一样的事情,你广结善缘了,大家都对你很好,你很开心,“你看我学佛之后大家都对我这么好,大家都这么关心我”,你是不是已经验证了佛法的证悟?你就懂了,“修行,我要继续下去,因为我验证了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我要继续下去”,那就是证得果位了,因为你坚持下去,它的果就出来了。你种一棵树要长果实,别人告诉你会长出苹果,虽然你没有看见,但是你种的时候是不是“行”?首先你相信这棵树,它能种出苹果;然后从理论上来说,这棵树,它的结构、生长的环境、阳光、浇水,让你能够懂得它可以长出苹果;第三就是要行,要开始培土、浇灌、朝着太阳……要做很多的工作,这就是行;行了之后,它还没长出来;那么等到最后就是证,就是你看到苹果长出来了,得到这个果了,叫证果。所以佛法跟我们人间很多的原理,像种植物等正确原理都是一样的。
信、解、行、证,实际上,“信”,再讲得简单一点,就是一个人学佛要建立自己的信心。我相信,我才学佛。因为你对佛法有正信,“我相信佛陀,相信观世音菩萨一定能够救我”,那么你建立了对佛法源的正信。什么叫佛法源?佛法来自于哪里,你要知道,佛法给你带来的正信的源泉。因为佛陀讲的是正法,我相信佛陀给我们带来的佛法是能够让我们觉悟、解脱的。接下来你就找到了佛进入人间的一大因缘,因为佛陀到人间来弘扬佛法,他到人间的一大因缘就是要让我们所有的信众、所有的众生“开佛知见”。什么叫“开佛知见”?要理解佛法,要破迷开悟。你一解开心中的烦恼,就可以见到佛法。“知”就是知道你的见解是对还是错。“解”实际上就是对佛法的理解知见。解,你要懂得是不是结合实际的情况去理解佛法,如果你在生活中运用了佛法,那么就跟你的生活契合了——家里有矛盾,我忍辱了,这个矛盾就慢慢化解了,你一看这个佛法经过验证是好的,你就明理了、明白了,所以“解”就是化解、理解。
第三个“行”,就是师父前面跟大家讲的,做一件事情,你有理论基础,但是你要去做才行。比如你在家里做再多事情,你什么理论都懂,但是你不去做,你就不能真正理解。就像一个人说:“我会开车,开车很容易的,这个扳一扳,那个脚踩刹车,想停就踩左面,想开车踩右面。”你没开过车,你按照这个理论试试看?上了车就不一样了。所以这个“行”就是要弄懂,对佛法彻底地明白之后,要在生活当中去运用它,运用到正见地明理。“正见明理”就是明白、真正地正见地明白这个道理,而且把这个佛理用到你生活的每一件事情中,你就是“行”了。今天我吃饭,我要感恩,那就是行佛;我今天做菜,“我今天懂得我要劳动,我要帮助别人”;哪怕睡觉我都要做个好梦,因为我学佛修心,我希望菩萨给我加持,明天有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因为我需要得到身体能量的补充,所以我睡觉也要睡得好,求菩萨保佑。所以,在人间的事情,每一步你都要如理如法。
“证”,就是亲身地去经历、去验证佛法的道理,你所走的一切的道路是不是正。你要明白,靠别人跟你说,你不能理解里边真正的含义;只有当你自己亲身去验证、亲身去体验的时候,你才能明白这里边真正的含义。很多小孩子,父母亲跟他说再多的话,“孩子,你这样要吃苦的”,他没吃过苦,他没感觉,所以他不会去理解;只有当他自己碰到了痛苦或者幸福,自己感受到了,他才能相信,他才能理解,他才能去做。所以佛法怎样契合在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修行的方法。
人生中出现的一切,你学了信、解、行、证这四个门之后,你就慢慢懂得了:我们人间的一切只是一种经历、一种感觉,没有办法拥有它。我们小时候拥有的一个非常开心的事情,现在失去了、没有了。一个party(派对),或者曾经得到一个奖或某一项冠军,一切都无法永远地拥有它,所以就无所谓失去,只是人生的一个经过而已。就像我们曾经到过很多国家,你去过吗?去过了。你去玩过吗?玩过了。你觉得好玩吗?忘记了。有很多人就是这样的。人生也是这样,只是经过而已。所以无所谓失去还是拥有,那是一种感觉;也无所谓人的失败,很多人做错事情纠结在一个点上,就是不肯承认,实际上他纠结在“我失败了”,实际上经过几个月、一年、两年之后,这件事情本身已经是一种知觉、感觉,它没有了,根本无所谓曾经失败还是拥有,只是多一个经验而已。所以师父跟你们讲,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与失、名与利,都是一种过眼云烟。就像我们旅游时的风景一样,我们从来没去过法国巴黎的时候,被法国巴黎雄伟的埃菲尔铁塔所震撼,看过很多电影,非常想上去走一走;去过了,排队排很长,上去后被一阵风吹得赶紧下来了,失去了,找不到了,没了,就是一种感觉而已。所以人为什么要纠结在某一个点上对错误不肯承认?这个世界上跨不过的门槛不要去硬跨,你跨过了是门,你跨不过那就是坎儿。拿不来的东西不要硬拿,就算暂时得到了它,你也会失去的。懂得这个道理,在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去争、可以去抢、可以去夺的呢?
人生的道路上,有时候我们根本还没有理解、还没有懂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站在十字路口或者三岔路口的时候,走错一步,可能影响我们一生的前程。学佛人为什么有智慧,就是因为我们在选择上用自己内心的悟性来体会这个世界的真谛。我们人才会慢慢知道,这一辈子有时候感觉人生很痛苦,为什么?因为你经不起别人的谎言,你会发怒。有的时候你要经得起谎言,你要受得起别人对你的敷衍,你要忍得住别人对你的欺骗;有的时候,你要活着,你就必须要忘记曾经拥有的创伤。慢慢地,你才知道,坚持,有的时候未必能够让你得到成功和胜利;放弃,未必是认输和失败。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让自己退一步、想一想、停一停,思索一下人生究竟应该怎么样。要学会等待,学会掌握真理,学会调节自己的性格和气质;好好跟着佛菩萨,去寻找正能量,去寻找人间的智慧和般若。
人生很多时候是没有必要的,不是需要你去执著,而是需要你拥有人间的智慧来看破这个人间的红尘。我们人会执迷于幻化的现象中,这件事情对了错了,这都是一种现象。有时候朋友、兄妹、夫妻、孩子等等,都是一种生活的假相。想一想,我们兄妹、朋友、夫妻、孩子,都是一时的缘分,等到最后,可能还是你一个人过日子。能够坚持相伴,那是缘分;不能够坚持相伴,那就验证了人间的亲情……无论什么情,都是一种虚幻的假相。所以相对来讲,你当时看见的兄弟姐妹、夫妻、孩子,好像是真的,因为都存在,在这一件事上实际上促成了你真的缘分——这个缘分是被你促成了,你拥有了兄弟姐妹、夫妻、孩子,但是我们不能“以假乱真”。当你明明知道这个事情是假的时候,你把它当成真的了,你以为这是你一辈子所拥有的、不会失去的东西,就是“以假乱真”。你也不能将真假当成是绝对的。这个孩子是你的吧?是的。好像是真的吧?真的。其实失去了就不是你的,是假的,缘分啊。他来过了,他就离开了,结婚了,到农村或者到哪个他应该去的地方。你不能把这个人间的缘分当成是永久的、绝对的、实在的,去分别它、去形容它,因为这些都是虚幻的,因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所有的一切现象,佛教界认为它的本性——其性为空,就是它的本质都是空的。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连你所拥有的肉体最后都不能与你相伴永远,它都会离开你,只有灵魂是你的。肉体坏掉了,它就要离开你了。可能我说这句话,很多人还不以为然,觉得这个肉身不是永远跟着你吗?我问你,你如果身上某一个部位烂掉了,动手术割掉了,是不是这一块肉、这个胳膊或者这条腿就不是你的了?很多糖尿病人腿烂掉了,他必须要割掉,否则它会发炎影响他整体的身体健康,所以这条腿就不是他的了,它不能相伴到永远。所以任何的执著、贪恋,就是不理解“色即是空”。
第一自然段:
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话fo法》。在我们学佛中,佛教中有“信、解、行、证”四门:信门、解门、行门、证门,是学佛人学佛当中最应该掌握的一个过程、进程。師父慢慢地跟大家讲这些佛学的基本常理,让大家能够在学佛中进步更大。
第二自然段:
信,实际上就是我们先要相信佛法。相信佛法、相信佛陀、相信三宝,我们就会有信心。就像我们现在做什么事情,你相信了,你才肯去做;你不相信他,他叫你做什么事情,你不会去做。我们今天相信了佛法僧三宝,我们相信有菩薩会保佑我们,我们相信佛法能够让我们破迷开悟,我们相信僧团代表着佛陀的形象、代表着我们每一个守戒人的形象,那么我们相信了,我们就去学了。所以,相信,是正信。
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延伸:
我们学佛一定要懂得能有一心。我们在人间经常说,做任何事情要一心一意,一个心、一个意念去做,这个人就能得到。所以,我们心中有菩薩、有佛,我们一心一意地去求佛、去求菩薩,我们就和菩薩在一起了。当你三心二意的时候,实际上,你和菩薩是没有合在一起。我们说心与佛合,你的心要和佛菩薩是合在一起的。(节选)
学佛人除了要净信,还要有诚心。诚心是什么?就是实证之心,实实在在证得佛法之心。也就是说,我今天相信观世音菩薩是实在的,因为我实在太相信观世音菩薩,我没有任何理由离开观世音菩薩,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学佛、不修心,这就是观世音菩薩的实证之心。证得佛心就要开发自己身心的宝藏,这个宝藏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悟性,也是我们的智慧之心,就是永久心、实证之心。当你完全相信,你有诚心,慢慢地你就会显现出自己的宝藏,然后你就可以用自己身心的宝藏去医治自己灵魂和身体的疾病。
一个有智慧的人会很快地治愈自己的心灵创伤。为什么有些人在心灵受到创伤后,他能够很快地走出阴影,而有些人却难以走出呢?因为走不出心灵创伤的人,还是属于没有智慧的人。想不通的人,就是对某一件事情执著不放,他就是没有挖掘出自己身心的宝藏,所以他医治不了自己的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
我们学佛,就要认识佛、懂佛,就要懂得佛的道德,拥有佛德。佛德是什么?就是佛的品德、佛的道德和佛的性德。師父分开来讲给你们听。
第一,佛的品德是什么?高尚,从来不跟别人斤斤计较。一个不跟别人斤斤计较的人,就具有佛的品德。现在几个人有佛的品德?
第二,佛的道德是什么?帮助众生,普度众生,慈悲众生。你们有几个人具备佛的道德?有些人具备两个,有些人具备三个,但是很少有人能具备佛的这四个道德。
第三,佛的性德是什么?佛的性德就是佛的本性德能,佛的本性是善良的,佛的本性是人伤我痛,佛的本性是愿意替众生吃苦。妈妈就有母亲的性德。很多母亲愿意为孩子吃苦,这就是“母德”。妈妈真的很伟大,她肯为孩子吃苦,而我们现在有几个人肯为众生吃苦?秘书处有些小朋友接听咨询电话,回答听众几个问题后就不耐烦了,马上就没有耐心,这样的人具有佛的性德吗?如果现在是观世音菩薩在接听电话,观世音菩薩会这样没有耐心吗?妈妈对孩子苦口婆心,不停地讲:“孩子,你要好好地吃饭,你不吃怎么长大?你这么吃一口,这里会胖出来的,再吃一口吧,你是个好孩子。”妈妈为了孩子好,自己肯吃苦,非常有耐心,这是妈妈的本性、性德。
佛的本性是救度众生,看不得别人受苦,可现在人的毛病却是看见别人开心,他就难过,看见别人伤心,他就开心,没有性德,缺乏慈悲,离佛的本性相差甚远。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慈悲,拥有佛智佛德。(节选)
shuohua20131011 21:01
学佛一定要坚持,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
女听众:Tai长,我感觉您很辛苦!
師父答:很辛苦!而且有时候很多人的气场很不好,很多人念经念念不念,这是Tai长觉得最心痛的。有这么好的一个法门,这么好的一个法宝,他念念不念了。你说说看,你要烧水你得烧半天呢,你说做哪件事情马上就灵的?唉,很多人就是这样的,念了没几遍经:“哎呀,我求的怎么不灵啊?”菩薩又不是贪官,你供一点水果烧一点香菩薩就给你啦?要根据你自己的业障、业力来消的,要靠自己不断地念经的,菩薩的加持是一种,靠自己努力来改变又是一种。很多人就是的,很多人相信菩薩,去庙里临时抱佛脚求求(对,有时候我们求得不灵,不是因为菩薩不会有求必应,是因为我们自己身上业障太重了)对呀,菩薩怎么会不应你呢?菩薩肯定有求必应的呀。为什么有的人求的就灵呢?我就问你一句话:同样这么多人伤风感冒,有的人为什么两天好了,有的人为什么要一个月才好啊?体质不一样,明白了吗?(明白了)好好努力念经啊。
1)信力,就是切实相信的力量,信力是很重要的,信为道源功德母。道源功德母,相信道就是有一个信力,相信一个事情一定能成功,相信观世音菩薩一定会救我们,功德母就是这个道的源泉,即根源。你若相信了才能抓到根源,才能达到功德。一个人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信心,没有信力,什么事情都不能做成功。信力可以破除疑惑,不被疑惑所动摇。(节选)
第三自然段:在佛法中很重要的第二点是“解”。解是什么呢?就是你对一个事情的理解非常重要。比方说对某一件事情你不理解,你根本不会去做。别人说一句话,你要理解吧?两千五百年前,佛陀留给我们这些弟子的佛法金句,就是让我们能够理解它、了解它——这个世界“苦空无常”的真谛:一切都是无常的,不是长久的;这个世界是苦的;到最后一场空,什么都得不到。苦空无常就是告诉我们真谛,那么你要去理解吧?所以“解”是非常重要的。你懂了、理解了,你就获得了佛理的真正的正解——正确地去解释它。第二个“解”就是相信之后,对佛法教义的获得、理解很重要。
第四自然段:第三就是“行”。当你明白道理之后,你是不是要行?行,就是在做菩薩。当我知道了,别人跟我讲,我都理解了,接下来我就要去行、去做了,做得像菩薩一样,这就是行。“行”实际上就是我们学佛人经常讲的一句话叫“修行”。修什么?你每一天有行为吗?有。你有一些做得不如理不如法的也叫行为吧?对。那么要修正吗?修。然后就是在你的行为上把它修正。所以依法修行,就是如理如法地去学佛修行,就是我们说第三是要“行”。
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延伸:
修心修的是什么?实际上就是修“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正确的道路。这包括对这个宇宙的认识和理解,对因果定律和天理的认识和理解,对轮回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对不同界的认识和理解,对地狱之苦的认识和理解,对元灵的生存规则的认识和理解,对“万般带不走,只有孽随身”的认识和理解等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对法门的认识和理解,综合在一起就是对佛法的认识和理解。
一个人对以上真理的认识和理解越多越透彻,就越接近于真理本身,心就越“明白”,就会少走弯路,心境也会越来越开阔宽广。越明白这些道理,越能得清净心,因为知道世间的烦恼其实很小,世间的名利其实很短;越明白因果和天理,就越明白要修“善心”,因为任何邪念都滋生孽障,引起恶缘。还要再费时间去消;越明白地狱的苦,就越不敢行恶,因为任何恶行都有恶报;越明白因果和轮回,就越坚定学佛修行的信念,因为知道佛法最终可以使自己离苦得乐;对法门认识理解得越正确,就越可以在修行上见成效,越不会修偏;越清楚元灵的生存规则,就越能发出“慈悲心”,因为万灵同源。(节选)
Wenda20190303B 08:15
如何理解“弘法中为众生背的业,在对方开悟学佛之后,都会变成功德”
女听众:我们在弘法中为众生背的业,在对方开悟学佛之后,是不是都会变成功德?这句话有位同修不是太理解,他想请師父开示一下。
師父答:会的。举个例子,他还没开悟之前,你对他很好,他不理解;等到他开悟之后,他会感恩你的,感恩你不就叫功德啊?(对对对)小时候,爸爸妈妈教育孩子,孩子不懂事情;等到他大起来了,他懂事了,他感恩爸爸妈妈吗?
Wenda20190712 27:49
師父开示“一心净念处,无妄非之议;心无垢行方圆,心慈悲行无碍”
Wenda20200823 01:15:47
礼佛大忏悔文不单是忏悔,还要许愿、行愿
wenda20160403B 05:45
Tai长对“信、愿、行”的开示
女听众:師父在《白话fo法》中说化解“贪、瞋、痴”最好的办法就是“信、愿、行”。師父,您再给我们开示一下这句话吧。
師父答:“信、愿、行”,要有信心,什么事情都没有信心的话你哪有愿力?没有愿力你怎么会有行动?妈妈一定要儿子考上精英中学,首先她对儿子有信心;然后“我发愿,我每天要陪着儿子一早起来做功课,我哪怕不吃饭,我也陪着他”,有愿力的;然后每天早上四点钟起来,这不就是行动吗?给他煮饭,陪他做功课,做到孩子八九点钟离开。每天这样,行动不就出来了?最后考上精英了,就是因为“信、愿、行”(是不是我们有信力、有愿力,然后再有行动力,慢慢地“贪、瞋、痴”就会减少很多?)对。因为你最后的行动是来自于你的信心,来自于你的愿力!
Wenda20170728 19:26
圣人就是整天想着众生的人;学佛不单单学佛理,而要行愿
Tai长语:很多人以为出家就是因为不开心了、难过了……人的这种劣根性,能够找到一个圣人的境界,什么样叫圣人呢?你整天想着众生,想着帮助别人,你才叫圣人。出家不是这么简单的,为什么一出家,人家就叫他们師父啊?因为他们是觉悟者,他们是为人師。他不觉悟,他怎么能够成为人家的師父呢?真的学佛学到佛理上的话,不是单单的佛理,而要行愿,你的愿力要用行动来成全。師父跟你们讲的这些,你们要好好地学,因为真正的佛是一种觉。
第五自然段:
第一要相信,第二要能够理解佛法,理解了之后要去行,最后就是要“证”。因为你行了之后,你有感悟了,行了之后显灵了。很多人为什么会学佛?因为我去行佛了,做了很多佛的事情,没想到广结善缘了,我真的明白了。这就是学佛人应该懂得的,如果你今天去行佛,做了菩薩一样的事情,你广结善缘了,大家都对你很好,你很开心,“你看我学佛之后大家都对我这么好,大家都这么关心我”,你是不是已经验证了佛法的证悟?你就懂了,“修行,我要继续下去,因为我验证了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我要继续下去”,那就是证得果位了,因为你坚持下去,它的果就出来了。你种一棵树要长果实,别人告诉你会长出苹果,虽然你没有看见,但是你种的时候是不是“行”?首先你相信这棵树,它能种出苹果;然后从理论上来说,这棵树,它的结构、生长的环境、阳光、浇水,让你能够懂得它可以长出苹果;第三就是要行,要开始培土、浇灌、朝着太阳……要做很多的工作,这就是行;行了之后,它还没长出来;那么等到最后就是证,就是你看到苹果长出来了,得到这个果了,叫证果。所以佛法跟我们人间很多的原理,像种植物等正确原理都是一样的。
第六自然段:
信、解、行、证,实际上,“信”,再讲得简单一点,就是一个人学佛要建立自己的信心。我相信,我才学佛。因为你对佛法有正信,“我相信佛陀,相信观世音菩薩一定能够救我”,那么你建立了对佛法源的正信。什么叫佛法源?佛法来自于哪里,你要知道,佛法给你带来的正信的源泉。因为佛陀讲的是正法,我相信佛陀给我们带来的佛法是能够让我们觉悟、解脱的。接下来你就找到了佛进入人间的一大因缘,因为佛陀到人间来弘扬佛法,他到人间的一大因缘就是要让我们所有的信众、所有的众生“开佛知见”。什么叫“开佛知见”?要理解佛法,要破迷开悟。你一解开心中的烦恼,就可以见到佛法。“知”就是知道你的见解是对还是错。“解”实际上就是对佛法的理解知见。解,你要懂得是不是结合实际的情况去理解佛法,如果你在生活中运用了佛法,那么就跟你的生活契合了——家里有矛盾,我忍辱了,这个矛盾就慢慢化解了,你一看这个佛法经过验证是好的,你就明理了、明白了,所以“解”就是化解、理解。
第五和第六自然段延伸:
白话fo法12-61.证悟佛性 实相实修
修心的“修”非常重要,因为这个“修”字会引出另外一个字——“证”。佛法界经常讲“证悟”,证悟是很重要的,“证”就是证得,因为我验证了,我得到了,然后悟性就出来了。对于学佛人来说,想证悟也是非常地难,只有实证妙行,才能证悟佛性。(节选)
师父开示【 活在世上就要与人为善,广结善缘 】
学做菩薩 不离菩薩道——摘录卢Tai长讲述于“观 音 堂”
2012-03-20
師父告诫你们,要启发众生的慧命。就是说,每一个众生都是有慧根的,你要说他好话,多启发他。比方说周太太过去脾气不是太好,你就不停地跟她说:“周太太,实际上你的良心挺好的,你很善良的。周太太,你知道吗,你帮助多少人了啊。你脾气不好,是因为很多人不理解你啊。实际上你人很好的,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你的。但是呢,如果你脸上多笑笑,你脾气再好一点的话,说不定大家更加对你好。”这个就叫启发她的慧根啊。她一听,“是啊,我就是个好人啊。我一辈子又没有害过人”,你把她的慧命、慧根就启发出来了。帮助人家要这么帮助的。这样才叫菩薩啊。
凡是度众生的人,一定要具备慈悲心。如果你想帮助人家,你想度他,你自己一定要具备慈悲心。師父再给你们加上三条:除了慈悲心,还要有喜舍心、欢喜心,能够舍得的心。“哎哟,我时间不够啊,我自己要怎么样,舍不得啊。我去度他,给他送书,还要花车票,还要在外面吃午饭,本来我自己在家里可以弄点饭吃的……”这些都要舍,要欢喜地去舍,要开心地去舍。舍了不开心,拿脸色给人家看也不行。今天帮着大家做饭,如果谁的妈妈今天给人家做饭了,忙得做了一天了,接下来发牢骚:“我累死了,为了你们,给你们做吃的……”你说人家谁吃啊?吃得下吗?要是很开心地叫大家吃,就叫喜舍。要懂啊,喜舍喜舍是这个关系。
要具备菩提心,帮助众生,向众生讲佛理。你不停地向众生讲佛的理论,你就是人间菩薩。人间菩薩是什么?就是永远不停地给人家讲佛的道理。人间菩薩是具有菩薩的慈悲心的,但是在人间的菩薩有的也没有断除爱憎心,并不是人间的菩薩都能断除爱和憎恨的心的,因为你的肉身在人间,你就很难完全断除爱憎心。菩薩为什么要下来救人啊?他就是为了以后成佛啊。(节选)
白话fo法第52集【见、修、行是证悟的纲领】
行愿是什么?有愿力,要去行、要去做。没有行愿,功德怎么能圆满呢?我们经常跟大家讲一句话“功德圆满”,功德要圆、要满,要懂得圆满。你的见地有时候为什么不到位呢?你的见解为什么出偏差、不到位?因为你修证没有到,修心没有证道。什么叫没证道?修心不到位。比方说你今天五戒里守两戒,你算到位吗?你说“我不杀生,我不偷盗”,你守了两戒,很好;那你又妄语、又喝酒、又邪淫,你说你是个好人吗?你不到位,能圆满吗?你的智慧不够圆满,行愿就不够圆满,愿力就永远不会圆满。你跟菩薩行愿的时候,“菩薩,我一定这样”,不圆满的。五戒就是五戒,八戒就是八戒,我今天守多少戒,该怎么守就怎么守。有愿力要做人不撒谎,那我就不能再撒一句谎,这就叫守戒。愿力没圆满,行愿没有到位,功德一定不够圆满;功德不够圆满,见地、修证就有问题。功德不圆满的人,他的见解是不是错了?修心证得的对佛法的理解力就一定有问题,因为它们是三位一体的。所以行为和愿力没有到位,见地和修证就有问题。師父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做义工,“哎呀,我做义工了,我做点好事吧”,你说你能够功德圆满吗?你今天做义工,就要老老实实为众生服务,就要好好地在那里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就要像个护法神一样保护着我们伟大的佛法。这就是師父要告诉你们的,要特别当心,三位一体。(节选)
Wenda20180119 34:23
要调伏心性,真正理解佛法才能真正运用到生活中
Tai长语:学佛学法不是这么容易的,一个人要真正地理解佛法,才能真正地运用到生活当中去。碰到境界马上就变了,你说这个人怎么改?改得了吗?所以人是一个非常难以调伏心性的灵体、肉体。末法时期五欲六尘,人现在为什么变得这么坏?还要掩盖,还要造谣,还要吹牛,还要说谎……真的!好好的人不要做,喜欢背后挑拨离间、讲坏话,喜欢去看人家争斗、搞别人,这些都不是人应该做的事情。你怎么不学学圣人?好人慢慢就成为一个圣人,不好的人就成为一个坏人、恶人。有的孩子整天“啊,没有啊”,眼睛眨巴眨巴的,所以真的很讨厌。
wenda20131124A 12:59
可以给对方念心经来化解冤结吗
女听众:化解冤结是否可以给对方念心经,如果念的话会不会招惹对方身上的灵性?
師父答:化解冤结招惹灵性很正常,这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你跟他有冤结就一定会有灵性。所以你跟他化解的时候,实际上是冒这个风险的。因为你跟他上辈子两个人的冤结很重,他身上冤结很重,你跟他化的时候,他身上冤结:“好,我在弄他,你在帮他。”那么他找你麻烦,这完全有可能的(给对方念心经化解冤结,前面应该如何祈求?)“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薩慈悲,让某某某能够消除冤结、化解冤结。”如果念自己就说“化解我某某某的冤结”就可以了。只有念结解咒的时候最好报两个名字,念心经不要报双方的名字,只能报一方的名字。
wenda20150102 38:07
忍辱是境界的提升
wenda20160306A 44:19
最高境界是化解,而不是忍辱
女听众:咱们学佛修心,为了督促大家学佛,有些師兄出了一个选择题,这个选择题大家给出的答案不一样,请師父给我们看一下。这个选择题说:什么是最高境界,而不是克制、压制?给的答案是“化解”,但有些同修觉得是“忍辱”。这个应该是什么呢?
師父答:当然应该是“化解”了。“忍辱”不是最高境界,忍辱说明你心中还有啊,你在忍耐。“化解”就没了(是这样,听師父一说很简单了。什么时候能跟師父学到讲东西能讲得这么通俗易懂,感觉很简单就好了)对了,这就叫“智慧”,要学的是“智慧”。
第七自然段:
第三个“行”,就是師父前面跟大家讲的,做一件事情,你有理论基础,但是你要去做才行。比如你在家里做再多事情,你什么理论都懂,但是你不去做,你就不能真正理解。就像一个人说:“我会开车,开车很容易的,这个扳一扳,那个脚踩刹车,想停就踩左面,想开车踩右面。”你没开过车,你按照这个理论试试看?上了车就不一样了。所以这个“行”就是要弄懂,对佛法彻底地明白之后,要在生活当中去运用它,运用到正见地明理。“正见明理”就是明白、真正地正见地明白这个道理,而且把这个佛理用到你生活的每一件事情中,你就是“行”了。今天我吃饭,我要感恩,那就是行佛;我今天做菜,“我今天懂得我要劳动,我要帮助别人”;哪怕睡觉我都要做个好梦,因为我学佛修心,我希望菩薩给我加持,明天有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因为我需要得到身体能量的补充,所以我睡觉也要睡得好,求菩薩保佑。所以,在人间的事情,每一步你都要如理如法。
第八自然段:
“证”,就是亲身地去经历、去验证佛法的道理,你所走的一切的道路是不是正。你要明白,靠别人跟你说,你不能理解里边真正的含义;只有当你自己亲身去验证、亲身去体验的时候,你才能明白这里边真正的含义。很多小孩子,父母亲跟他说再多的话,“孩子,你这样要吃苦的”,他没吃过苦,他没感觉,所以他不会去理解;只有当他自己碰到了痛苦或者幸福,自己感受到了,他才能相信,他才能理解,他才能去做。所以佛法怎样契合在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修行的方法。
第七和第八自然段延伸:
Wenda20170915 01:30:42
什么是“证果”;如何理解“每个人证果的时间都不同”
wenda20141116B 05:14
种如是因,得如是果。修如是缘,结如是果
女听众:師父曾经讲过“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希望我们“修如是缘,结如是果”。请師父开示一下,这个“如是”什么意思呢?
師父答:呵呵,“如是”用白话fo法讲就是一个缘分。这个缘分来了,你就种这个缘分的因,然后得到这个缘分的果,现在听得懂了吗?(听得懂了)比方说你今天有这个机会,给你们来度人了,那你就好好地度人,你就种了这个善因了,种了这个大善果了,你是不是得到如是果了啊?(感恩師父)
shuohua20140725 11:15
度人没有达到佛菩薩果的数量仍可以得到阿罗汉果
女听众:師父,祝您法体安康,常住在世,弘法顺利。今天有几个问题想问您,第一个问题是,小乘佛法最高修到阿罗汉果、大乘佛法最高修到佛菩薩果,对吧?假如说我们度人没有度够佛菩薩果的数量那我们也可能得到阿罗汉果吧?
師父答:那当然了。就是说如果能够救人的人、在学佛的人,至少说你已经自修了、自己自度了,自己开悟的人才能去救人家的嘛(哦,明白)
wenda20140615B 01:05:13
修到什么果位能与观世音菩薩及Tai长在一起
女听众:如果以后我们往生之后,我们修到阿罗汉果位,可以和師父还有观世音菩薩在同一层天吗?还是我们需要修到更高的果位才可以在師父的身边?
師父答:一定能见到,但是果位不一样呢就是不能常在一起,就是这样。如果你能够超出六道的话,就可以经常在一起了;如果你没有超出六道,要等到師父……比方说到了三十三层天的时候,可能会见到你们了,知道过去你是我的弟子啦,这些都可以的。
wenda20161218A 01:00:57
要成就果位,必须吃很多苦
第九自然段:
人生中出现的一切,你学了信、解、行、证这四个门之后,你就慢慢懂得了:我们人间的一切只是一种经历、一种感觉,没有办法拥有它。我们小时候拥有的一个非常开心的事情,现在失去了、没有了。一个party(派对),或者曾经得到一个奖或某一项冠军,一切都无法永远地拥有它,所以就无所谓失去,只是人生的一个经过而已。就像我们曾经到过很多国家,你去过吗?去过了。你去玩过吗?玩过了。你觉得好玩吗?忘记了。有很多人就是这样的。人生也是这样,只是经过而已。所以无所谓失去还是拥有,那是一种感觉;也无所谓人的失败,很多人做错事情纠结在一个点上,就是不肯承认,实际上他纠结在“我失败了”,实际上经过几个月、一年、两年之后,这件事情本身已经是一种知觉、感觉,它没有了,根本无所谓曾经失败还是拥有,只是多一个经验而已。所以師父跟你们讲,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与失、名与利,都是一种过眼云烟。就像我们旅游时的风景一样,我们从来没去过法国巴黎的时候,被法国巴黎雄伟的埃菲尔铁塔所震撼,看过很多电影,非常想上去走一走;去过了,排队排很长,上去后被一阵风吹得赶紧下来了,失去了,找不到了,没了,就是一种感觉而已。所以人为什么要纠结在某一个点上对错误不肯承认?这个世界上跨不过的门槛不要去硬跨,你跨过了是门,你跨不过那就是坎儿。拿不来的东西不要硬拿,就算暂时得到了它,你也会失去的。懂得这个道理,在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去争、可以去抢、可以去夺的呢?
第十自然段:
人生的道路上,有时候我们根本还没有理解、还没有懂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站在十字路口或者三岔路口的时候,走错一步,可能影响我们一生的前程。学佛人为什么有智慧,就是因为我们在选择上用自己内心的悟性来体会这个世界的真谛。我们人才会慢慢知道,这一辈子有时候感觉人生很痛苦,为什么?因为你经不起别人的谎言,你会发怒。有的时候你要经得起谎言,你要受得起别人对你的敷衍,你要忍得住别人对你的欺骗;有的时候,你要活着,你就必须要忘记曾经拥有的创伤。慢慢地,你才知道,坚持,有的时候未必能够让你得到成功和胜利;放弃,未必是认输和失败。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让自己退一步、想一想、停一停,思索一下人生究竟应该怎么样。要学会等待,学会掌握真理,学会调节自己的性格和气质;好好跟着佛菩薩,去寻找正能量,去寻找人间的智慧和般若。
第九和第十自然段:
師父讲故事:
当年凯撒大帝威震亚洲、欧洲、非洲,他在过世之前 跟侍从说:“我过世后,把我放入棺材的时候,请将我的两 只手放在外面。”
侍从问为什么,他说:“我要告诉全世界的人,和那些和我一样自以为很有能力能够征服世界的人,让他们知道, 伟大的凯撒大帝走的时候也是两手空空。”
人要懂得要对人间的缘分学会无牵无挂,心中要寡欲, 寡欲就是欲望越来越少;要把人间的情缘放在心里,把人间 的佛情放在首位;自己无牵挂才能超凡入圣。希望大家好好守住自己的心,人完全能够调节自己的情感。
人间世间烦恼道 一觉一悟出六道——卢tai长2017年9月29日巴黎“世界佛友见面会”开示摘要(下)
2018-01-09
有一个老和尚问小沙弥:“如果你进一步是死,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小沙弥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走。”这句哲理的话给人的启迪就是,路的旁边也是路,那一条羁绊重重的路,大可不必走到天黑。所以,有时候觉得路走不通了,就往旁边去,这是哲理,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但是在纷繁的年华里,人生往往会陷入沼泽,在迷茫之中,我们很多人真的会忘记这些哲理。
第十一自然段:
人生很多时候是没有必要的,不是需要你去执著,而是需要你拥有人间的智慧来看破这个人间的红尘。我们人会执迷于幻化的现象中,这件事情对了错了,这都是一种现象。有时候朋友、兄妹、夫妻、孩子等等,都是一种生活的假相。想一想,我们兄妹、朋友、夫妻、孩子,都是一时的缘分,等到最后,可能还是你一个人过日子。能够坚持相伴,那是缘分;不能够坚持相伴,那就验证了人间的亲情……无论什么情,都是一种虚幻的假相。所以相对来讲,你当时看见的兄弟姐妹、夫妻、孩子,好像是真的,因为都存在,在这一件事上实际上促成了你真的缘分——这个缘分是被你促成了,你拥有了兄弟姐妹、夫妻、孩子,但是我们不能“以假乱真”。当你明明知道这个事情是假的时候,你把它当成真的了,你以为这是你一辈子所拥有的、不会失去的东西,就是“以假乱真”。你也不能将真假当成是绝对的。这个孩子是你的吧?是的。好像是真的吧?真的。其实失去了就不是你的,是假的,缘分啊。他来过了,他就离开了,结婚了,到农村或者到哪个他应该去的地方。你不能把这个人间的缘分当成是永久的、绝对的、实在的,去分别它、去形容它,因为这些都是虚幻的,因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第十二自然段:
所有的一切现象,佛教界认为它的本性——其性为空,就是它的本质都是空的。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连你所拥有的肉体最后都不能与你相伴永远,它都会离开你,只有灵魂是你的。肉体坏掉了,它就要离开你了。可能我说这句话,很多人还不以为然,觉得这个肉身不是永远跟着你吗?我问你,你如果身上某一个部位烂掉了,动手术割掉了,是不是这一块肉、这个胳膊或者这条腿就不是你的了?很多糖尿病人腿烂掉了,他必须要割掉,否则它会发炎影响他整体的身体健康,所以这条腿就不是他的了,它不能相伴到永远。所以任何的执著、贪恋,就是不理解“色即是空”。
第十一和十二自然段延伸:
wenda20130623B 50:17
成佛菩薩很难,必须要放下
女听众:有些时候很矛盾,放下执着就会成阿罗汉,超越六道轮回了;放下分别就会成为菩薩;放下妄想就会成为佛。我想谁能做得到呀?好像很难呀。
師父答:呵呵,如果你说谁都做不到的话,那就不会有菩薩、不会有佛了。正因为有人做得到,他才能成佛成菩薩。如果大家都说做不到雷锋的话,那雷锋怎么出来的?还是有人出来的,就是人家花得功夫大了(但是好像很难放下自己的任性,还有不好的习气。因为从小没有接触过传统文化教育,所以很多不好的习惯一直带到现在,很难去除,就想将来要上去很难,所以有些时候很痛苦的,有的时候自己想要的东西要放下好像很痛苦)必须要放下,痛苦也要放下,为什么有些人放得下他就不痛苦了。有些人身体不好,他看医生好了,但是有些人他不看医生,他一直在家里痛苦,道理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想让自己境界高一点,如果修得不好的话,还是在六道轮回,那真地叫天长地久了)嗯。
人等于执迷于幻化的现象之中,人永远执迷在自己不扎实、不能明白道理的幻化之中。什么叫幻化啊?就是这个事情本来就没有的,它现在出来了,你还很执著。举个简单例子,一个人跑到小张门口说,“小张啊,你妈妈在外面骂你啊。”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你把它当成真的了,“妈妈为什么要骂我?是不是最近我对她不好?是不是最近怎么样、怎么样?”你可以想一大堆,你说你是不是愚痴?首先你没有亲耳听到,你不要去相信。其次,那是幻,是人家传过来的话,他造谣,那你也把它当成真的,那就叫幻化。幻化出来的东西,你把它放在现实的想象当中,以为这是真的。你已经在幻化中,这么多弟子,这么多徒弟,你们想一想,当有人在你们面前说,你不好的时候,会有几个人不生气的?愚痴啊,很愚痴啊。因为你们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如果你真的是个坏人,人家说了你,你还有个生气的条件;如果你了解自己是个好人,就算人家告诉你有人讲你不好,你根本用不着生气的嘛,因为你总比别人了解你自己。对不对啊?
我们在生活当中的朋友、兄弟姐妹、夫妻、孩子等等,都是假相。你这个人没有孩子的,过几天你收了个干儿子了,那干儿子以后拿了你的钱,不认你做干爸了,你这个儿子不就没了嘛,这不是假相吗?对不对?但是相对来讲,也是真的,因为这个事促成了一个真的缘分。也就是说,虽然兄弟姐妹、妻子、老婆、孩子、朋友等是假相,但是在这个一世当中,促成了你一个缘分。这个缘分虽然很短,但是它还是真的在里面,就犹如这个东西是 18K 镀金的,那你说,镀金的金是不是真的?是真的,但是等到几年之后这个镀金磨损了,又看见里面的铁了,那还是假的啊。師父一直在跟你们讲这些真的、假的东西,希望你们能够知道这个原理。所以,为什么佛法叫我们以缘来修,因为当你把善缘好好修好之后,你这个缘会越来越好。
要明白,我们不能以假乱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能以假的东西来取代自己心中真的东西。人家告诉小张说,你妈妈说你坏话了,以这个假的话来乱掉你心中对你妈妈的一种爱,那就是乱了你的真。我们也不能把真假当成是绝对的。假的也是真的,真的也是假的,你说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是不是真的?是真的。但是一百年之后,这里的人都没有了,是不是假的?是假的。但是你说我们这些人是假的吗?我们个个实实在在坐在这里,又是真的。所以,真到假时假亦真,假到真时真亦假。太难了,哲学太复杂了,師父讲得你们都稀里糊涂了。所以,实在地来形容和分别真假是不对的,不能来分别它,不能来形容它,犹如《心经》上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这个世界是空的,等到地球真的哪一天毁灭了,那不就是空了吗?在这个有色世界里面,是不是空了?但是你空了,是不是空即是色啊?本来就是空的,为什么现在会有一个地球啊?就是这么转换的。(节选)
《心经》里面你们都念到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師父喜欢用比喻来跟你们讲,比如“空即是色”。如果这个东西是空洞的东西,但是它有没有啊?它有,比如细菌。你说我们人是空的,我们死了之后是空的吧,那么我们活着的时候不是人吗?師父跟大家比喻:一个木鱼,一个木头,它是空的吧,但是它敲出来“砰砰”有声音,它是有声音的。是空的吗?空的。为什么能敲出声音啊?因为它有物体的存在,那就好比“空即是色”。
同样讲起来,什么是“色即是空”?你想想看,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就拿我刚举的例子:木头是空的,听到声音好像是实实在在。但是反过来讲,我用一个木头来代表“色”,就是这个世界上有生物体。这个“色”是个木头,它是实心的,是不是木头啊?敲得出声音吗?它敲不出声音的。所以讲给你们听:你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耳朵所听到的一切,表面上好像是听到看到了,但实际上是空的。其实这里面有个意境问题。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你意念当中的境界。意境高的人他能看得远,看得远的人才能知道自己今后将来能做什么。
“色即是空”可以解释你今天从小生出来你就能明白,“我以后总有一天要死的。我在人间这么点时间应该做些什么?”那么这个人实际上就是看到了“色即是空”了。那么反过来“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这个事情看破。看破红尘了不是看空了吗?我已经想开了、想明白了,我对这个世界无所求了,没有什么可以想象的东西了,我不想再怎么样了。实际上还是有一个物存在的。举个简单例子:你认为这个婚姻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你有孩子,你还有这个家啊。“空”不就是“色”吗?“色”是什么?就是有这么一个循环体在那里。比如你们吵架的时候想对方最好死掉,如果真的对方一躺下来你一定不舍得;你恨的时候你可以说“我恨死他了”,但是一旦对方真的出事的话你心中又罣碍了、又放不下了……你想想看,这个“空”不是“色”又来了吗?所以人跟人的感情不要随便去超越——这是師父给你们讲的。如果超越了一定的感情之后,实际上就给你带来了罣碍。如果你只是佛性上面的,比如在佛法上面的爱,你们没有超越的话就牵动不了你这颗心;如果一旦超越了,你带有私人的感情在里面了,那么对方一旦出什么事情了,对不起,你这个就“空即是色”了。是很不容易理解的。举个例子:你们看过《西游记》里孙悟空可以把自己隐形。当他变成一只苍蝇看见唐僧被人家妖怪捉过去的时候,他一着急,他的原形就显出来了。你们现在也是一样,表面上说“我看穿了,这个家无所谓了,孩子大了我可以放心了”。你放得下心吗?这个家你放得掉吗?孩子大了你还是放不下心啊。你就算身体上出了点小毛病的话,你放得下心吗?你放不下的。
广播讲座2-9、脱离罣碍 色即是空
听众朋友们,我们的心体本空。我们一个人本身的身体是空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思维了,等于他的心没有了,所以他的心体就是空的。所以,希望听众朋友们能够明白,我们一定要放下万缘,我们要放下自己的心,我们的身体才会空,就是因为心里想不通,才会生病,就是因为心里恨,才会生恶病,就是因为自己心里想着不该你得到的事情,而拼命地去想得到,当你得不到的时候,你才会生神经病。大家可能看见过精神病患者,经常自言自语,就是因为他自己灵魂还在身体上的时候,他很嫉妒人家,他很愚痴啊,他很想不通啊,他很嗔恨啊。到头来,当自己已经心灵离去了。他的心灵离开了他的肉身,是个没有自身修为的人,他就像一个畜牲一样地活着。所以,大家要明白,万象如幻梦啊。
所有的现象都像做梦一样的, 你们眼睛今天看见的所有的东西,实际上就这么一晃而过了,很多人为了一个婚礼,很多人为了一个晚会忙一年,忙得精疲力尽,很多人为了名利,和人家在殊死决斗、在挣扎,他甚至连命都不要了,他想不通啊,万象如幻梦啊。举个例子,今天你就是请了再多的朋友,也是曲终人散,你就是再有钱,不能带走一分,你也是如梦幻泡影。想一想,我们过去有多少电影明星,我们过去有多少帝王将相,个个都是为了名,为了利,现在又有几个能被人家记住的呢?然而他们为了这些名和利,他付出了他的一生啊,他得到的是什么?他得到的是白骨一堆。所以,生也好,灭也好,实际上就是心境。所以,我们说,生命生灭,唯是一心啊。我们做任何事情,实际上你的心冷了,灭掉了,你的一切就完了。你的心永远像火一样地热,你永远在拼命地追逐、追求一些灵界高境界的东西,你这个人得到的就是永生。(节选)
白话佛法1-39、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肉身是幻,就是说我们的肉身是幻影,是假的,今天有肉身能吃,能喝,能穿等等,等到死了,这个肉身就没有了,是不是和幻影一样?佛法讲,身如幻影,肉身是幻,我们这个肉体的法,即法身,是无性的,因为肉身是受灵魂控制的,灵魂可以让肉体难过,可以让肉体痛,所以肉体是没有控制力的,没有性的。当因缘结束了,这个肉身也就结束了,什么缘分都没有了,还有什么恐惧呢?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和无,有的东西可以说成无,无的东西又是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暂时的东西不要把它看成永久的,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把任何事情看成会动的,会变的,这样才不会执着,要用开悟的思维,去看人间才能看见自己的佛性,師父常给你们讲要看破红尘,但是不要丢掉红尘。
师父开示幸福的秘诀是什么